中国科学家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 助力全球减碳目标实现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5-30 18:59:36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份以消费端视角研究碳排放的专项报告——《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5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将助力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在长期积累和最新研究基础上共同编撰完成。

  基于专家团队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结果,该报告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同时,提出对全球碳排放从消费端视角核算的一系列新认识,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当天在上海举行《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解读报告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同时进一步优化方法学和数据质量,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介绍说,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 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该研究报告还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指出,全球减碳目标的共同实现,最终要靠各国携手共进。该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计量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针对消费端碳排放的未来研究和发布规划,魏伟表示,一是面向国际同行开放合作,广泛吸纳国外相关领域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合作研究;二是进一步优化核算方法,融入包括各种碳源、碳汇在内的更多相关因素,开展全面、深入研究;三是为后续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口径碳排放数据库夯实基础。未来将根据研究进展,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报告形式适时公开发布。(完)

  朱敏还参与家庭病床、长期护理保险的上门评估等医养结合工作,建立家庭病床的社区病人基本上是病情稳定、就医不便的老人,一个月需要朱敏提供2次上门服务,如测量血压、心肺听诊并开具处方,或指导家庭氧疗、居家护理等,“这些工作之外,针对培训临床技能的时间,我们常常要抽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学习。”

  以前,都是干冷空气自西与自北向中国东部输送,现在是东风将暖湿气流输送到西北。研究发现,在西北气候转型之前,自东向西的水汽输送很少,形成暖湿化趋势之后却明显增多。而且,东风逐渐增强的结果是水汽带向西扩展,东风的明显西扩,是过去很少发生的现象,最近却经常出现,这可能是加剧西北暖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南京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联合开发企业、重点经纪机构推出了“换新购”服务,搭建“换新购”超市,超市房源不高于案场销售最低价,通过“优先卖、放心买”保底交易服务,缩短二手房出售和新房购买周期,加快满足居民住房改善需求。

  央行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三)鼓励台胞来闽就业。支持在闽各类企业特别是台企聘用更多台湾员工。加大在闽职业学校招聘台湾教师力度。进一步扩大直接采认台湾职业资格范围。台湾地区医师按规定在闽执业。逐步扩大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闽从事律师职业的执业范围。大力发展包括台资机构在内的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一)畅通台胞往来通道。适度超前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连接通道。加强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进一步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航线。为两岸同胞往来闽台和台胞在闽停居留营造更宽松政策环境。鼓励更多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来闽走访交流。

张怡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