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

来源: 中文网
2024-05-31 20:11:54

  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生态论苑)

  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减缓工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科学、精准,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演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强发、广发特征,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世界气象组织日前指出,2023年10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月。同时,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至明年4月,大大增加了出现破纪录高温的可能性。

  应对气候变化,需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一方面,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速率,比如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植树造林增加地球碳汇等。减缓行动是遏制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比如建立完善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气候灾害风险的管理等。当气候变化已经发生或预期灾害风险较大时,适应行动不可或缺,能直接有效地保护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到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从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到通过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持续增强。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仍将持续。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紧迫性不断凸显。在推进减缓工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科学、精准,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加强对 气候变化风险的监测、评估;另一方面,科学、系统提升农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管理模式,强化城市气候韧性。

  居住环境之外,天桥的变化太大了。2013年,天桥在原址附近重建;2015年,崭新的天桥艺术中心落成,里面多上演些芭蕾舞之类的高雅艺术……比起我童年时,天桥南大街已被拓宽了三四十米。

  此前媒体报道,中联部曾举办过“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宣介会。宣介会上,晋中市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模拟召开部务会,再现了听取考察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平遥县长建议人选的工作情景。

  “我刚开始是练跑步的,有一天一个女孩被竞走教练看上了,然后我们教练就让我陪她走两圈,结果下午教练就说,你也进(竞走队)吧。”

  什刹海区域在中轴线的西侧,历朝历代都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积水潭医院,原先是棍贝子府,宋庆龄故居在醇亲王府的花园内,梅兰芳的宅子是在庆王府的马厩里修葺成的……今天,还能在这些古建筑上寻找到当年社会的蛛丝马迹。比方说,王府正门的门钉是一排七颗或者五颗,而在皇帝住的紫禁城里,门钉是一排九颗。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代表中国第二次站上奥运舞台的切阳什姐获得了女子20公里竞走的第五名,在她身前,刘虹夺下了冠军;随后的2017年全运会上,切阳什姐惜败给了当时只有21岁的杨家玉。

  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开幕式,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开幕式致辞时特地提到了民主。<em data-scene="strong">他表示,应该让民主问责制的理念盛行,而不仅仅是宣扬“民主”的口号或术语,以相当武断的标准对国家进行贴标签分类。</em>

蔡志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