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源头”千年民俗新传承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0 09:34:39

  中新社岳阳6月9日电 题:“端午源头”千年民俗新传承

  作者 付敬懿 徐志雄

  江面之上,龙舟手甩开臂膀奋力划桨,掀起阵阵水花如巨龙奔腾;江岸边观众挤得水泄不通,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湖南汨罗市,端午期间弦歌不绝、桨声不断。

  第一次在此“奋楫击水”的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叶锦玮说,这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条江上有太多故事,在这里参与龙舟竞渡,有一种穿越千年和古人并肩作战的感觉。”

  龙舟竞渡,是汨罗端午习俗中最鲜明的元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沿岸百姓纷纷发舟打捞。这个驾舟相救的场面相沿成习,逐渐衍生出龙舟竞渡等多项民俗活动。

  “汨罗的传统龙舟是龙头凤尾‘飞凫式’,凤尾由多根长竹片上色而成,划动之时可见凤尾闪亮摇曳。”65岁的龙舟制造技艺非遗传承人许桂生表示,汨罗传统龙舟的风俗绝不是“做一条船”那么简单。

  按照汨罗传统龙舟风俗,一艘龙舟的制作凝聚着整个村庄、社区的奉献,制作龙舟更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责任感去做好,每一条龙舟登江前还必须有掌墨师进行祭龙头、上红、点睛等一系列仪式。

  出生于“龙舟世家”的许桂生20岁就开始造龙舟。近些年,随着龙舟运动的推广普及并成为国际性体育比赛项目,他制造的各类龙舟“划”向了中国各地,制造工艺也不断改进。

  许桂生介绍,随着人们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龙舟材质从单一的木材,逐渐加入玻璃钢、环氧树脂、木制与玻璃钢等。除了传统龙舟,“南舟北移”因地制宜产生了旱地龙舟、冰上龙舟等。

  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是端午民俗中流传最广的三项。在汨罗,随着当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潮流、养生,包粽子、挂艾草习俗与现代科技创意相融合,所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正悄然走俏,甚至出口到了美国和东南亚地区。

  艾草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汨罗出产的艾草品质好、出绒率高,是加工艾制品的优质原材料。汨罗端午艾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将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制作成艾草香囊、眼罩、坐垫、护膝等,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走进湖南汨罗江食品有限公司展厅,内含艾草手环、五彩绳、不同口味粽子的端午“盲盒”深受顾客青睐;绘有古风山水图的手挽袋,既是粽子礼包,也能搭配着装;抽拉礼盒,就能看到龙舟竞渡场面……这里各类端午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注重年轻人的需求,适应潮流作出改变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湖南汨罗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伏泽诚说,将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和年轻人喜爱的元素相结合,如今汨罗出品的粽子、艾草等不再是简单的食品和驱邪纳福的挂饰,而是将人文历史、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承载着端午文化走向五湖四海。(完)

  ——高质量发展,依靠激发内在活力的创新创造。

  交通部门表示,遇突发大客流等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派出租应急保障运力,实施现场循环保障。在调度站设置临时合乘区,倡导排队旅客通过拼车等方式打车,提升离站效率,减少等候时间。

  孔子学院中文老师茹晨曦(中文名)

  现代作战是高度复杂的体系对抗、技术对抗、智能对抗,对军事理论创新的跨界性、兼容性、复杂性要求越来越高。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坚持开放联合、理技融合、战技结合,深度破解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的重大变化。要着眼现代战争的混合对抗、全域竞争、多维较量,融合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认知等领域优质力量,一体设计竞争、斗争、战争行动,落位于国家总体战、全局政治战、新时代人民战争。要创新集体智脑分布式理论攻研,打造网络分布的数据库、专家库、蓝军库,依据作战问题研究攻关,按需引接各领域专业系统、数据信息、创新成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理论创新的“智能+”“智慧+”。要创新云态支撑响应式理论攻研,基于云态网络体系把理论创新链接到实兵演训场、指挥战位、军事斗争一线,实时感知战备需求,实时响应打仗急需,实时验证创新成果,实现理论创新的智慧、技术、效能叠加。

  2022年年初,王成皓和女友在大年二十九便前往成都开启假期生活。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二人几乎睡到中午才会自然醒。简单收拾后,出门时已接近1点。

  昨天,在阳光助力下,北京气温逐渐回升到冰点以上,但由于北风呼啸,依然冻感十足。今晨6时左右,南郊观象台气温为零下4.3℃,西部地区阵风明显。

吴慧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