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科技外交: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科技外交导论》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23 06:57:06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 的关键因素。当前科技外交呈现出对科技类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吸纳科技人员深度参与更多、开展方式更加灵活、坚持科学原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更紧密四个特点。未来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科技外交实践探索,推动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技外交理论,为我国科技外交事业做出更大

  外交学院高飞副院长强调,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科技不仅是大国竞争的关键,也是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新疆域。作为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的重要交叉领域,科技外交在服务国家战略、塑造国际秩序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围绕关键科技领域的大国竞争、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领域。《科技外交导论》编撰的目的是对当代科技外交定义、作用、特点、领域、方式等内容进行梳理,旨在推动外交与科技跨界合作,促进新时代中国科技外交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新书发布环节,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科技外交专家委员会主任靳晓明,围绕《科技外交导论》的内容与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认为该教材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于培养科技外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外交学院郑启荣教授认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应该开展全方位、广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化解危机的能力,增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科技外交导论》的出版恰逢其时,能够帮助科技人员拓展国际视野。经济科学出版社经济理论分社社长孙丽丽认为《科技外交导论》有助于让更多读者了解科技外交、熟悉科技外交、掌握科技外交。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耿协峰从全球化发展与全球治理角度进行了阐释,认为科技与外交紧密结合具有十分迫切的必要性,全球科技治理成为日益凸显的大国外交课题。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于江副院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薛静副院长、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牛仲君副教授,围绕科技外交与开放合作和创新发展、对外科技人文交流的实践与思考、联合国科技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的主题进行介绍。在分组讨论环节,其他与会学者围绕科技外交研究动向及未来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科技竞合新态势、全球科技治理现状及趋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外交政策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

  2月1日,载有531名甘肃定西务工人员的务工专列,历经11个小时、1700多公里,抵达山东青岛,他们将以“点对点”形式向127家企业进行精准输送。今年已经是“定西—青岛返岗务工高铁专列”开通运行的第三年。

  中国还无偿向国际学者开放了部分地质灾害数据,分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接下来成都理工大学还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帮助地灾频发的国家进行滑坡监测预警,同时分享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中国经验”。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也认为,这款应用能够挖掘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丰富的信息“矿藏”并加以“炼化”,将大量零散的信息以一种逻辑甚至文章的形式呈现,实现了从数据信息向解决方案的过渡。“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救援队与土耳其哈塔伊省灾害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员积极对接,结合车辆运力、人员分工等实际情况,派出15人搜救小组实地开展现场勘查。土方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支持中国救援队开展救援工作,并对中方表示衷心感谢。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9/2/11720797261440519722.jpg" alt="" />

  在民和县官亭地区沿途看到,农民有的往自家耕地里拉运厩肥,有的到集镇上农牧生产资料经营门店购买化肥种子,及早打好备耕仗。

洪倩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