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信贷增量”论应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 人民网
2024-05-30 20:35:36

  岳品瑜

  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如期公布,两大趋势跃然纸上:一是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大关,存量数据达到新的历史高点;二是M2、社融、信贷等增量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

  这两大趋势交织,不仅揭示了当前金融市场的深层次变化,也预示着“唯信贷增量”论的时代已然过去,引领我们重新审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M2的适度回落是金融稳健发展的正常表现。它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和货币创造正在向着更加均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与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资金周转循环趋于活化、沉淀空转有所缓解有关。

  3月新增信贷以及社融增速的回落,并非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的具体体现。

  在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对信贷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下降,而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则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信贷增量作为评判金融支持力度的唯一标准,而应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评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

  从信贷结构与社融数据的深度剖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居民消费正稳步复苏,存款增速有所放缓,而企业信贷则持续维持高位,这些迹象共同揭示出经济复苏正趋于均衡,基础日益稳固。

  值得关注的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以及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重点新兴领域正逐渐成为信贷增长的新动力点。与此同时,信贷投放更加均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这为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的质效,而非单纯的数量扩张。这要求我们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效,以及信贷投放的质量。只有当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实体融资需求得到合理满足,同时信贷资金能够精准投放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时,我们才能说金融服务真正发挥了作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以及低效存量金融资源的盘活。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体现为贷款增量,但同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央行在披露金融统计数据时的小变化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更长时间内的累计增量和余额增速等指标,这更符合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

  “唯信贷增量”论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需要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评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注重金融服务的质效和效率提升。

  报告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日趋明朗,中国经济复苏节奏加快、全球金融拖累因素逐渐消退以及欧洲天然气价格走低等因素,促使高盛集团上调全球经济预期。

  一段时间以来,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一直研究如何在保证长续航和高质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把现有比较笨重的VR眼镜小型化的问题。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他们决定在联盟内发榜,诚邀相关企业共同攻关。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2/519223323.png" alt="" />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于2021年设立的“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从国家层面统筹开展精神卫生相关工作。

  <strong>连贯特情砥砺“铁流长剑”</strong>

吕家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