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5-23 21:57:24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23日电 题: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

  作者 陶拴科

  “小时候跟着家人上山时,偶尔会碰到小鹰就带回来,然后慢慢驯,给它喂食喂水,渐渐地小鹰也就习惯了我们的生活。驯化好后,我们就带鹰上山捕猎。”23日,谈起养鹰、驯鹰的故事,今年74岁的库尔马西·胡特曼依旧饶有兴趣。

  库尔马西生活在被称为“中国猎鹰之乡”的新疆阿合奇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从开始学习养鹰、驯鹰,至今已经50余年,是家族中第七代养鹰、驯鹰人。

  2011年5月,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阿合奇县举办一场与猎鹰有关的旅游活动。该县87名猎鹰手亮相,展示了与猎鹰的互动技艺,并展示了猎鹰抓捕兔子的场景。猎鹰敏捷的抓捕能力,也印证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俗语。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没有书籍或者文字记载 ,全靠祖辈一代又一代口头传承下来。

  养鹰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一只成年鹰每天要吃900克左右的鲜肉。库尔马西说:“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一直在传承。我们视鹰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要养好。”

  多年来,库尔马西已经培养300多名猎鹰传承人,他们都成为阿合奇县很出色的猎鹰手,有些成为新疆地区级(州级)、县级非遗传承人。

  “每一只鹰的驯化都要用心,要与鹰沟通。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将一只性格倔强的鹰驯化成听指挥的鹰。”库尔马西的徒弟木沙别克·阿德尔说,“这是祖辈们留下的风俗,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记忆和信仰,我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柯尔克孜族民众和鹰有个约定,一般驯养五年后,猎鹰将重返天空,回归自然,守望苍穹。

  养鹰、驯鹰50多年来,库尔马西已将近10只鹰放归自然。“每次放鹰回归自然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真有些舍不得。也有放回自然的猎鹰会再飞回到院子里,看望‘家里人’。”

  长时间的相处,猎鹰与人心灵相通,驯鹰人看到猎鹰会倍感幸福。

  “每天,我都会看看家里的猎鹰,捋一捋它的羽翼,与猎鹰待一会儿,心里才踏实。”库尔马西说。(完)

  未读方面也呼吁相关部门早日介入,为库房尽早重开创造条件,并呼吁读者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支持受灾出版机构,呼吁电商平台利用发货延迟报备机制尽力配合受灾出版方。

  报道还提到,台军高雄总医院左营分院院长洪恭诚3日称,最严重伤患为52岁的张姓男子,全身有95%的烧烫伤,目前仍未脱离险境。另外3位伤患分别是有40%二到三度烧伤的39岁洪姓男子、二至三度烧伤面积达61%的陈姓男子,一轻伤患者则是耳后有5%二度灼伤。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主要覆盖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群体。它是一个“补贴主导型”制度,无论在缴费端还是待遇端,政府财政补贴都在发挥重要作用。该制度也有两个特点。一是“自愿参保”,政府不强制要求城乡居民必须参保,并且,参保者可以自主选择政府提供的缴费标准按年缴费。目前,大多数参保者是按照每年200元的最低标准缴费,通过缴费,建立了制度中的个人账户。二是“政府补贴”,在缴费端,地方政府按照参保者的缴费水平给与财政补贴,多缴多补。在待遇端,分为政府补贴和个人账户积累额两个部分。政府补贴中的中央财政补贴主要面向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养老金,凡符合退休标准者,目前每人每月可以得到98元养老金;政府补贴中的地方财政补贴则因各地区财政能力不同差异很大,北京、上海补贴较高。另外,个人账户积累额,按除以139来按月发放。

  张先生一直在联系救援队。“打了很多电话,接通电话的救援队只是了解了一下情况,没有说什么时候能来,我们也理解,受灾面积这么大,不可能马上就来救援,只能再等等。”

  距小区百米处有一家中心敬老院,昨天上午,王永义在群里看住在高层的邻居说,他们看到敬老院的人被用快艇转运走。而该敬老院的负责人张玉亮1日下午对澎湃新闻记者称,敬老院目前安全。

  “比起三年前的高点,价格的确降了。比起今年初的行情,价格也仍然在降,但这只是少数急售房源,大部分业主并不急着出手。好学校永远在那里,不可能搬走,出生高峰带来的学位紧张也会在2026年过去,优质资源富集的学区因为价值够高,所以交易量和价格的底线还在,没有什么绝对的‘神话破灭’,也用不着一惊一乍。”张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黄建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