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加速度” 上海南汇“年轻的城”日新月异

来源: 快科技
2024-06-16 10:09:54

  中新网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李姝徵)初夏的滴水湖畔,草长鸟鸣、生机勃勃。14日,“媒体看新城”集中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南汇新城专场在这里举行。

  南汇新城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也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载区。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也是一座年轻人的城。成立近5年来,临港新片区的高端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发展初现锋芒,这座年轻的城日新月异,正逐步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当日介绍,临港新片区以先进制造业为根本支撑,初步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八大前沿产业体系,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2023年产值近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千亿元,目前已集聚特斯拉、宁德时代、中芯国际、商飞、上汽等龙头企业。2023年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333亿元,同比增长22.5%,约占上海全市11%。

  现代服务业也是临港的特色优势。据唐 浩介绍,聚焦数字贸易、新兴金融、高端航运服务、技术贸易等领域,临港新片区着力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凭借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优势,临港正在成为海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新热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表示。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临港新片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4.01亿美元,年均增长超45.3%。揭牌4年多以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500个,涉及投资额超6000亿元。

  “目前,临港新片区形成贯穿‘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据李向聪介绍,临港新片区正助力企业“0到1”的源头创新、“1到10”的创新加速和“10以上”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临港新片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这座年轻的城,也正成为年轻人的城,人才集聚“磁石效应”愈发强劲。官方数据显示,自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累计有8.81万人才来临港发展。2023年更是平均每月有约2600余名人才来临港“逐梦”;今年以来,临港已累计引进人才2.11万人,同比增长51.54%。

  “为了激发环湖活力,我们每年会围绕滴水湖举办各类商文体旅活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商业和文体旅游处四级调研员张晓燕表示,临港正从商业消费、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入手,让这座年轻的城赢得年轻人的心。

  阳光伴着海风,在滴水湖畔观摩首届上海帆船公开赛,在咖啡集市啜饮香浓的咖啡;夜晚华灯初上,夏季啤酒节的啤酒清香四溢,滴水湖剧院里的管弦乐表演正静待观众……“未来两年内,我们将以耀雪冰雪世界、海昌海洋公园、上海天文馆101文旅集聚区为核心区域,积极创建都市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张晓燕说。

  唐浩表示,预计到“十四五”末,临港新片区年接待游客将达到1500万人次,届时“‘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的城市形象将更加深入人心。”(完)

  担任教练员后,曾执教过塞尔维亚U21国家男子足球队、贝尔格莱德红星(塞尔维亚)、标准列日(比利时)等球队,并获得过塞尔维亚足协颁发的2011年塞尔维亚最有远见教练奖。

  曾少群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一个关于托育的细化政策,列出收费等方面的参考标准,目前仍是以各地摸索为主。“我们一定注意不要走幼儿园走过的弯路,应尽快把托育机构的性质有个明确的定位。”柳倩说。另外,托育老师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很高,国内还缺乏一套成系统的托育教师培养体系,这方面也应进一步加强。

  为了竞争生源,无论民办还是公办都各出奇招。除了让家长“打前锋”外,一些幼儿园请来专业咨询公司设计“打败对手”的招生方案,一些园长亲自直播宣传,还有更多幼儿园开设各种“特色课程”,如冰球、马术、艺术等,吸引家长。“一些课程还会单独收费,弄得这一市场很乱,很多家长会说别的幼儿园有什么样的课程,你们为什么没有。”张裕欣说。

  李言荣长期从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是电子信息材料专家,973项目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他获得过不少科研奖项,出版过诸多著作,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担任过电子科技大学校长,2017年12月任四川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今年2月执掌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五金人力资源产业园位于浙江省永康市东部,附近有当地最大的人才市场。从正月初八到正月二十六,这里的春季“开门红”招聘会人头攒动。不过,熟悉当地人才市场的人很清楚,这已与数年前大相径庭。

  袁永华透露,如果是远销欧美、利润高的产品,机器换人的收益也高,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投入智能化。但对于中小企业,即使有政府补贴,也难以转型升级。“我们企业冲床岗位部分智能化了,但装配还没有智能化,不光投入大,而且可能还没有人工效率高。”

陈耀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