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学做小烧饼 一口饼香与中国文化“对话”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12 18:24:03

  中新网丽水6月12日电(邵燕飞 周健)穿好围裙,津巴布韦留学生米莱在缙云烧饼师傅的指导下,揉面、包馅、撒芝麻、涂糖油……出炉后的烧饼咬上一口,“嘎吱”一声,口齿生津。“不要小 看这一个小小的烧饼,背后有着大故事。”米莱一边品尝一边说道

  今年25岁的米莱正在浙江大学就读,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发展的关注,他曾将缙云烧饼的传承、推广、发展、富民等内容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近日,他来到浙江缙云河阳古民居的一家烧饼店,通过烧饼制作与中国文化“对话”。

  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以山泉和面,贴在丹炉内烤饼,所烤出的饼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之后当地百姓效仿之,用竹木作外桶,以窑土为内壁,制成烧桶,专用于烤饼。“炉传千百世,饼香五千年”,如今,一座缙云城,半城烧饼香。

  “面团的大小要均匀,压成的面饼要四周薄、中间厚,这样包馅的时候肉馅不会漏出来……”现场,烧饼师傅卢窕娃向米莱示范摘面团、压饼皮、包馅的过程,一个接一个,米莱逐渐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待烧饼桶芯壁温度达到200℃左右,他鼓起勇气将未涂糖油的一面饼坯涂上水后迅速贴实炉壁。“很不错,刚学习就敢把手伸进高温的炉子里贴烧饼。”卢窕娃夸赞道。

  面皮经高温烘烤后慢慢膨胀、泛黄、变脆……四五分钟后,香气迸发。卢窕娃介绍,眼下,缙云烧饼师傅们还推陈出新,榴莲烧饼、牛肉烧饼、咸蛋黄烧饼等各种“新奇”口味层出不穷,“缙云烧饼市场越来越大,多种口味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个个烧饼出炉,前来品尝的人争先恐后。饼皮金黄松脆,半焦的糖油闪着光亮。米莱咬一口,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感受到麦香、肉香、葱香、菜干香、芝麻香、糖油香在口腔中融为一体。此时,他想起家乡津巴布韦的一句俗语——“良好的关系是通过吃饭促成的”。

  “每道美食都有故事,借助美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米莱表示,譬如通过缙云烧饼,他了解到缙云的历史以及当地政府在传承、推广、发展烧饼制作技艺时所做出的努力,“其中让我惊讶的是,缙云烧饼推进了菜干、芥菜种植、烧饼桶、炉芯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实打实地帮助百姓们增收致富”。

  如今,缙云烧饼在中国各地开了8000多家门店,品牌分店还遍布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米莱期待今后也能在津巴布韦吃到缙云烧饼,同时家乡的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仅仅从这一个烧饼,我们就能学习到很多关于文化保护、产业发展方面的知识,用来造福我的家乡。”米莱感叹道。(完)

  瑞雪兆丰年,洁白的雪不仅是大地的装饰品,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来说,一场大雪更是必不可少的越冬“物资”。

  <strong>巴基斯坦《每日时报》</strong>1月3日刊发一篇题为《中巴经济走廊2023:希望与挑战》的专栏文章称,在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和巴基斯坦经济局势动荡等多重形势下,2023年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将面临新的希望与挑战。文章作者指出,巴中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正在日益加强。此外,基于中巴自贸协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全面展开,2023年巴中贸易格局将获得进一步拓展。

  特殊时期,为了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尽力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急诊科做了各种灵活变通和科学安排。“白天和半夜相对来说人少一点,我在排班时就少安排人力,把充足的人员调配在晚饭前后人最多的中班。”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樊翊凌在感染楼5楼给医护人员留了几间房间作为休息室,“凌晨的夜班是最累的,如果忙得过来,可以让两个人去休息,能睡两三个小时也是好的。”

  不只是在北方地区,近年来,上海、广东等南方地区,也有不少大型室内滑雪场建设投入使用,让市民有机会在本地体验冰雪运动。“没见过下雪”却可以成为冰雪高手,不再是虚言。

白雪飘落,玉树琼枝

  《方案》规定,建立试点企业名单和研发用物品清单,组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小组,对清单内拟进口研发用物品开展联合风险评估,企业凭借联合风险评估报告向海关申请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同时向海南省药监局申请相关证明材料,凭借海关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单以及海南省药监局证明材料向海关办理通关手续,企业无需再向海南省药监局申领《进口药品通关单》。此举解决了海南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无法取得药品通关单的难题,同时强化研发用物品安全监管措施,有利于防范生物安全风险。

方语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