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三小时经济圈”:“圈”出便捷新生活 赋予发展新动能

来源: 能源网
2024-05-31 00:05:41

  “五城三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是指以拉萨为核心,日喀则、昌都为副中心城市,形成以重要县城和边境城镇为支点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自治区提出建成“五城三小时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引导七地市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点。支持拉萨、山南两市深度融合,推动拉萨金融商务区、物流集散地建设。支持那曲、阿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支持日喀则建设国际陆地港和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支持林芝加快改革开放先行、建设特色有机农牧业保供基地,支持昌都打造藏青川滇交通枢纽和重要开放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综合交通实现历史性突破,逐步实现以拉萨为核心,辐射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的三小时经济圈,“五城三小时经济圈”不断焕发新活力。

  “每次节假日回日喀则看望父母,看到拉日高速建设的重大进展,我心里都特别激动,因为我离父母越来越近了。拉日高速通车后,拉萨至日喀则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5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后回家更加方便了。”在拉萨市上班的边多高兴地说。

  边多便利的“探亲路”得益于拉萨市交通运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拉萨市贯彻“强中心”战略,立足当好“七个排头兵”,抢抓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机遇,加强交通重点项目申报建设,引导发挥交通先行带动作用,完成东环北线、柳梧大桥南桥头改造、北环路和蓝天路改造工程等,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有效提高,雅安至叶城国家高速公路拉萨至林芝段、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相继建成通车,省道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公路工程加快推进,拉萨山南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连接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那曲市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着力打造以拉萨市为中心的“五城三小时经济圈”。

  截至目前,拉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约7千公里。从技术等级来看,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超400公里。从行政等级来看,国省道路通车里程超1200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超5400公里。“三纵两横两联”的国省道路网主骨架和广泛覆盖农牧区的农村公路联络网基本形成,拉萨市同周边市地联系更加紧密,城关区到市内各县(区)实现一小时通达,全市乡镇、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及通客车率达100%。

  拉萨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带动沿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打造拉萨—山南—日喀则经济核心区,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辖区高等级公路的通车试运行,有效缩短城域内、区域间单边通行时间,有效带动辖区达孜区城镇化建设、羊八井特色温泉小镇等区域的发展,明显改善了出行体验,有力支撑全域旅游战略。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人自驾游去了那曲西部,沿途的风光太美了,湖泊壮观、草原广阔、雪山连绵、冰川奇特……以前,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那曲海拔高,每逢小长假,我们都未考虑去那曲旅行;那拉高速通车后,我们把那曲列入了旅游清单。今年,我们愿望终于得以实现,确实不虚此行,那曲确属旅游胜地。”拉萨市民桑达拉姆激动地说。

  2021年8月,国道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羊八井段通车,标志着西藏首条连接自治区首府拉萨和藏北草原的高速公路那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那拉高速公路起于那曲市色尼区规划区西南,接国道109线,止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波玛村,接已建的拉萨市西环线,全长295公里。

  那拉高速公路通车后,拉萨市与那曲市之间的车程由过去的6个多小时缩短至现在的3个小时,进一步改善了区内外各族人民群众出行条件,以拉萨为中心的“三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形成。

  同时,“三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大力推进了那曲“产业飞地”模式的发展。针对那曲市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区域实际对产业发展的限制,浙江援藏创新产业援藏模式,主动对接拉萨经济开发区等园区,进一步沟通协调“飞地”招商引资政策。其中,推动投资5000万元的浙江援藏“产业飞地”羌塘长荣服装智能制造项目落户拉萨经开区,建成后年产值1亿元左右,使产业援藏有了较大突破并取得积极成效。

  那曲是西藏的“北大门”,地处承南继北、东接西联的交通枢纽,北与青海、新疆相连,与区内除山南之外的5个市地毗邻,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格拉输油管线、兰西拉光缆、青藏直流联 网等西藏的“生命线”均贯穿那曲500多公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同样,作为边境大市的日喀则,是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在建设“一带一路”和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格局中具有特殊战略地位。“五城三小时经济圈”使中心城市到边境口岸的交通更加便捷。

  近年来,日喀则市把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日喀则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潜力,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人文优势,坚持统筹谋划、规划引领、高位推动、招商为要,优化完善口岸功能,持续扩大外贸规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大空间,积极推进国际陆地港建设,全方位拓展开放深度和合作广度。

  行走在日喀则市经开区,工人忙碌地进行切筋、浇筑等工作,各类机械轰鸣着来往各施工现场……入眼皆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其中,位于日喀则市经开区正在修建的日喀则职业技术学院,是日喀则市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预计2025年7月竣工。学院建成后,可有效缓解中职毕业生“出口难”的问题,改善我区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能够为强边固边兴边富民、对外开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日喀则市打造成“两个中心城市”和国际陆港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一步,日喀则市将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规模、质量、效益,持续深化对外交流互鉴,有效提升与相邻国家共同维护安全的能力,加强境外企业和公民安全服务保障,向国际社会展示新西藏新形象,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到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发达,交通始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五城三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将赋能西藏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开放水平。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山南市建成西藏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鸡场,林芝墨脱发展茶旅文化产业等,都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上海、日喀则两地积极探索双向赋能的产业援藏方式,进一步打开市场新前景。

  答: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是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一条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压紧压实执法责任,着力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效能。一是建立挂牌督办机制。明确规定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二是建立公开通报机制。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将案情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统计报告机制。明确规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具体规定了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中需追究责任的4种情形,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力求通过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守护孩子快乐童年。

  朱敏进一步表示,自己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在其规培后一度选择了一家三甲专科医院工作,“相比较,社区医院虽然工作内容涵盖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更复杂、多样,但不管是在工作强度,还是在职称晋升方面,压力都相对小一些。”据她介绍,相较于二三级医院,规培后的社区医生能提前一年申报中级职称;针对高级职称的晋升,专门开设社区通道,与二三级医院分开评审,也意味着竞争激烈程度相对小一些。近两年来,社区专技岗位的结构比例也在进行优化调整,增加了中高级职称的聘任名额。此外,通过市区级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和科研项目,培养和激励年轻医生更好地留在社区、服务社区。

  他说,他希望所有年轻朋友,都买一个优秀的华为手机。“我相信这是我用过的最安全的手机,不会受到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扰或窃听。同时,我还可以通过微信来和大家进一步沟通,就会有更高的安全度了。”

  “2023年中原迷笛音乐节将于9月29日至10月2日在我市举办,恰逢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届时全国各地的乐迷朋友将汇聚南阳。这是一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音乐盛典,更是一次提升南阳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大机遇。”9月14日,南阳市文明办在倡议书中表示,人人都是形象,个个都有责任。广大市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到和谐友善、热情服务、真心待客、乐于助人。宾馆饭店、餐饮行业、商场超市要坚持信誉第一、质量至上,不随意加价、不宰客、不欺客,让游客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购得放心;景区景点和旅游从业人员要强化“热心、爱心、耐心、细心”的“四心”服务意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要礼貌待人,不拒载、不绕道、不加价,车辆要干净整洁。每位南阳市民都要遵守市民文明行为规范,文明观演,及时制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当最美代言人,树良好城市形象。

  此外,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墩苗”干部、原任修武县委常委、云台山镇党委书记的赵保霖已经担任了焦作市中站区区长。河南省发改委“墩苗”干部、原任鄢陵县委常委、马栏镇党委书记的李淼已经担任了许昌市魏都区区长。河南省委办公厅“墩苗”干部、原任林州市委常委、桂林镇党委书记的田元飞已经担任了林州市市长。河南省委宣传部“墩苗”干部、原任郑州金水区委副书记、杜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晋已任新郑市委副书记、市长。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墩苗”干部、原任辉县市委副书记、胡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奇已任辉县市委副书记、市长。

  “我在睡觉,睡醒后发现机舱里有一股很浓的航空煤油的味道,第一反应是货舱着火。”据边先生回忆,当时机舱内的乘客基本都闻到了味道,很多人下意识用飞机上的毛毯捂住口鼻。

陈博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