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林郭勒草原 牛粪买卖背后有本“生态账”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3 08:04:12

  中新网锡林郭勒6月11日电 题:在锡林郭勒草原 牛粪买卖背后有本“生态账”

  作者 奥蓝 其木格

  斯琴巴特尔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牧民,日前,他家进行了一场为期7天的“大扫除”,清理掉了200多平方 米的牛粪,赚了6000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牧民家做饭、供暖、砌垒棚圈都离不开牛粪,家门口整整齐齐、各有特色的牛粪垛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乎家家牧民都有一本藏在牛粪中的“账本”,算的既是经济账,也是生态账。

  西乌珠穆沁旗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核心区,是以畜牧业为基础经济的牧业旗县。牧民们在养殖牲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牛羊粪。虽然粪污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但自古以来,牧民都把它当宝。

  “牛粪是个宝,做饭和取暖都要靠牛粪,确实是我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每年春天雪一化,吉仁高勒镇巴音青格勒嘎查牧民苏乙拉其其格就要背起箩筐、拿着小铲子去自家草场上捡牛粪了,这一行为一般要持续到冬天。“虽然春天是休牧期,但草原上散落着之前的粪便。而且春季生长的草比较弱小,有时掀开草地里的牛粪时,能看到草都被压坏了,严重影响草原生态环境。”

  “一直以来,我们一代代牧民都是这样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天,巴彦呼舒苏木温都来嘎查牧民布和朝鲁家也刚刚清理完休牧期间积攒的牛粪。“今年45天的休牧期间,我家把牛放在约4万平方米的草场中舍饲,大概1平方米草场有5块牛粪。每块牛粪长度大概能达到20厘米,这样下来草场覆盖率很大,会影响牧草正常成长。”

  如今,随着牧业现代化理念的推行,牛粪也成为商品,串起了一条现代化的清洁燃料产业链。

  巴彦呼舒苏木牧民图布新道图呼家的2间棚圈里,储存了约60吨的牛羊粪。今年,他与当地一家燃料公司联系,由专业队伍来收购并帮助清理棚圈。“这么多的粪堆在圈里,也很影响生活环境。如果自己清理,最少得一个星期。他们一天的时间就做好了,而且我还多了一笔收入。”

  这是一家将牛羊粪加工为块状燃料和颗粒燃料的生物质环保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崔贵军也是土生土长的牧民。他告诉记者,随着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牛羊粪便的清理成为不少牧民头疼的事情。

  “我们今年已经收购了600户牧民的1万多吨牛羊粪。”崔贵军介绍说,牛羊粪经加工后变成高效能、易点燃、有害气体少、方便运输的高密度生物质燃料块。燃料使用后的灰烬又可以做肥料回收,能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能源。“目前,公司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2万吨,年均纯收入达200多万元。”

  “我们还组建了专业的收购服务队,与全旗40多个嘎查将近1000户牧民签订了长期收购协议。”崔贵军告诉记者,这些燃料块的销量很不错。“变废为宝,也算资源合理利用了。”(完)

  会上就“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的报告”和“《温州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草案)》”等进行了审议。

  <strong>从0到1,这群科学家在坚持什么</strong>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00年的0.89%提升到了2020年的2.4%,全球排名从第30位提升到第13位,2000—2020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14%,是韩国的两倍,美国的4倍。中国2021年的研发支出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4%,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10.2%的增速有所加快。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55%,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67%)。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对于基础教育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但是对高校的影响将是“极大的”。传统教育正被逼入墙角,教育改革亟待跟上技术的发展。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13/12/374528647462767128.jpg" alt="" />

  抢抓“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一批以先进技术为导向的工程项目陆续开工、投产。

林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