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轨道交通 你是“外放族”吗?

来源: 中文网
2024-06-12 22:42:51

  近日,“广州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登上热搜,许多人都表示“大力支持”。

  在重庆,轨道交通车厢里有人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吗?乘客是什么看法?重庆轨道交通有条例禁止吗?重庆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外放族:尽量把声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早上8点50分左右,重庆晚报记者在2号线大堰村站上车,车厢里乘客虽多,但并不嘈杂,除了语音提示音、设备声音和个别乘客的谈话声外,更多是戴着耳机在看手机视频的乘客,没有发现“外放族”。

  随后,重庆晚报记者又来到杨家坪站换乘18号线,在车厢里也没有遇见“外放族”。

  接着,重庆晚报记者在5号线观察到有个别乘客将手机声音外放。在车厢里,重庆晚报记者听到一位中年女性手机正外放声音,不过声音不那么刺耳。她说:“在车上戴耳机伤耳,我每次都尽量把声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其他人的。”

  乘客:特别讨厌把手机声音外放的人

  见到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车厢内“电子设备外放声音”,44岁的王先生说,他遇到过很多次乘客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有一次一位乘客连续几分钟都只播放同一视频的声音,只顾自己享受视频带来的愉悦,却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也不在乎别人的异样眼光,“我曾经还上前劝说过,有的乘客会表示理解、抱歉,有的则认为我是多管闲事。”

  21岁的小陈也说,他特别讨厌把手机声音外放的人,有时候自己戴了耳机后还能听到别人刷视频的声音,“平时上班累,乘车时就想安静一下,如果旁边一直有人高声放电子设备声音,会感到很烦躁,我非常支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制止无效或拒不改正,可处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重庆晚报记者查阅到,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六条就明确了乘客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

  不过,重庆目前采用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乘坐规则(第二次修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针对“外放族”未有相关规定。但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重庆轨道交通”微博每隔一段时间会发布安全文明乘车的出行提示,提倡乘客“车厢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请勿外放声音,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此外,重庆本地相关条例也拟将规定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2023年10月,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重庆市交通局起草的《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修订草案)》已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第五十九条就提到了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其中还规定违反该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由运营单位制止或者责令改正。制止无效或拒不改正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律师说法:

  避免此类问题 更多来自乘客自觉遵守

  重庆佑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杰: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并且发生于安检环节之后的乘车过程中,要避免此类问题,更多的来自于乘客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对于轨道交通运营日常管理而言,禁止入内易,车内执法难。

  因此,无论是明确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还是倡导电子设备声音勿外放,除了相关条款约束,乘客应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在发现有此类情况出现时,也可作善意提醒,公共交通工具文明出行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专家点评:

  不能为满足自己愉悦 而打扰他人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谭刚强:轨道交通属于公共空间,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愉悦而打扰他人,如果人人都如此,便会让公共空间环境变得嘈杂混乱。因此,市民在乘坐轨道交通时,不管是打手机、视频电话,还是刷短视频等,都要有所顾忌。建议佩戴耳机,这样既满足自己的需求又照顾到他人,不会对别人造成困扰,还尊重了公共规范,这本身也是一种文明规范和文明行为。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2021青年就业与职业规划报告》也显示,未就业青年群体中,48.3%的青年表示自己不着急就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退出就业市场,而是从一定程度上表示青年“愈发注重就业质量,存在一定就业期待”,因此他们仍属于积极寻找工作的人而非丧失信心的人,最终体现为失业率的上升而非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而且,考虑到此前疫情对生产、销售进程等所造成的影响,《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中还特别指出,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

  但迄今为止,美国情报机构仍无法确定新冠大流行的起源。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报告写道,“中央情报局和另一个机构仍然无法确定新冠大流行的确切起源,因为(源于自然界和实验室的)假设都依赖重大假定,或存在相互矛盾的报告。”

  “高标准立法并不是指印度的立法技术高,而是指印度的立法者要求守法者需要达到的标准非常高。”李钦举例说,印度《公司法》(Companies Act)法案本体就有近30章500条,基本每一条后面都跟着罚金、监禁等违法后果,而印度的执法部门一般不会主动通知企业更正其不合规行为,一旦违法行为被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其就会从违规第一日起开始计算罚金。

  当时印度份额前五的低价手机中,除三星外,其余品牌均来自中国。巧合的是,沉寂多年的印度本土品牌恰在此时卷土重来。2021年11月,Micromax推出新品牌“In Mobiles”,Lava也推出了可定制的智能手机系列“MyZ”,Karbonn Mobiles也开始推出智能手机。 

  关于涉疆、涉藏、涉港问题。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不是什么人权、宗教、民族问题,而是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涉。

吴婉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