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在C刊发表文章,为何上热搜?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23 16:08:19

  如果有更多演员都在演艺之余争相写作,把学术期刊当作另一个竞争的舞台,杨幂发篇文章就不会如此“显眼”了。

  撰稿/韩浩月(专栏作家)编辑/何睿 校对/吴兴发

  近日,演员杨幂在C刊发表文章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媒体很快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并得到了几个确切信息:署名作者确实为影视演员杨幂;文章发表平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为正规学术刊物,不存在“收取编辑费、版面费”等“卖版面”的状况;这也不是杨幂第一次发表文章。

  借着这波热搜,“C刊”“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等专业用语,得到了一轮普及,连学刊的栏目名称“交流之窗”,也顺带被推送到公众视野当中。事情至此,基本已说明白:稿子署名杨幂是真的;发表流程也合理合规;“交流之窗”是一个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栏目,其重在交流经验,对学术深度、专业性方面,自然不会那么严苛。

  总而言之一句话,杨幂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是个正常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个事情上了热搜,网友对此充满好奇的同时也颇有疑问。这还是表明,演员发表文章,尤其是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仍然是一件比较少见的事情。

  再进一步说,公众对学术期刊乃至演员群体,都还有着那么一点刻板印象,包括但不限于:有些学术期刊丧失底线,交了编辑费、版面费,什么水平的文章都能发;演员很忙,没时间写文章,就算发表了文章,也有可能存在代笔。

  可以说,对学术期刊和知名演员,都抱有不太信任的态度,是杨幂在学术期刊上发篇文章就登上了热搜的原因。而媒体报道给出的信息,又不得不让人承认,的确还是有一些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有愿望通过撰写与发表文章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

  于是,杨幂在学术期刊发文章,便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道景观。而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行为或者说现象的稀缺性与罕见性——如果有更多演员都在演艺之余争相写作,把学术期刊当作另一个竞 争的舞台,那么杨幂发篇文章就不会如此“显眼”了。

  反过来讲,一线演员杨幂如此重视通过写作与发表的方式,来表明决心“我愿意为成为一个好演员付出代价”,那么,其他演员是不是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为成为一名好演员而多读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

  这样的追问,在今天的影视娱乐圈可能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如今不读书的又何止演员与明星。

  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在C刊发表文章,便使得杨幂成了“白雪乌鸦”,因此上热搜、被怀疑的眼光打量,也便成了一件躲无可躲的事情。

  为此,期刊编辑部或可作更多的说明与解释,包括:学术期刊的选稿标准;明星文章质量的鉴定与入选编辑流程;对待明星文章与其他作者的选稿态度有何相同与不同;如果有更多明星文章涌来,会作何处理……

  当然,针对公众疑惑,杨幂也可以适时作出一些回应,就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给出回答,相信网友会对她的写作初衷、思路、追求等,有不少的兴趣。

  知名演员即便不倾心于学术,对学术有尊重和向往的态度,有追求和实践的尝试,就已经具有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就表演艺术而言,虽然演员更多是通过体验与表演等行为,进行实地、实质的发挥,但是如果能够掌握更多一些的理论与认知武器,相信会使他们的表演更加自信、更具深度,也有益于延长其演艺生涯。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夏婧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在50%公办园覆盖率的指标“硬约束”下,尤其对一些原本以民办园为主体的地区,地方政府的指标完成压力很大,必然要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公办园才可能完成任务。

  1980年春天,从广州飞往北京的航班带来了一张又一张国际订单。3月1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任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卢绪章、六机部部长柴树藩等人迎接到了素有“世界船王”之称的爱国华侨包玉刚,商谈订造船舶和航运合资经营等事宜。两个月后,包玉刚的弟弟包玉星赴京,签订了第一艘船舶合同,这是六机部自营出口船舶的第一个合同。7月30日,第二艘船舶合同签订。此间,六机部又争取到李嘉诚的支持,于当年先后两次签署了4艘2.7万吨散货船订单。短短几个月间,六机部连续签订了6艘出口船合同。 

  应真聪说,王力安防员工的流失率一般在2%左右,年底年初的时候可能会达到3%至5%,超过5%时,人力资源部会调研反省。不过,年轻工人在试用期满之前离职的现象也很常见。

  爱喊口号、爱开会传达、爱搞“走秀式”调研的罗应光,喜欢给个人形象“上油”,下基层调研讲排场,搞警车引导就高达95次,把官场当秀场。因其习气性的“油”、套路上的“油”,被干部群众戏称为“罗会长”“罗传达”“罗调研”。他自己也承认,在调研、工作中没用心,随着问题越来越多,成了老百姓所说的“铁掌水上漂”。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秦刚强调,未来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王毅表示,乌克兰危机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同各方一样,对冲突扩大化、长期化感到担忧。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但我们没有袖手旁观,不去火上浇油,更反对趁火打劫。中国所做的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我们将继续坚定地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

李纯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