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中国大运河,传承千年文化韵致

来源: 旅游网
2024-06-22 14:32:44

  何以中国·大运河

  人民网评:中国大运河,传承千年文化韵致

  纵贯南北、连通大江大河,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一批批的中国水利专家运用卓绝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了一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大运河。它的诞生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大运河蜿蜒3200公里,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辉煌成就,它贯穿南北,连通古今,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象征。大运河不只是一条水上通道,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标志。无数的商船和客舟曾在这条河流上往来穿梭,带着各地的珍馐特产与多彩文化,将各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南北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十年辛勤耕耘,传承万古风韵。2014年6月,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十年。十年来,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挖掘,它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十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运河及其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强,古建筑得到修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使得这条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生机;十年来,大运河的文化旅游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年来,大运河的申遗过程及其后续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如今,大运河,生机勃勃,惠泽八方。大运河不仅仅是 文化载体,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十年,是一个崭新的新起点。展望未来,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们更加深入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何以中国”的答案将会愈发清晰。大运河也将继续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流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追问“何以中国”时,实质上探寻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何以中国”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根源的探寻与追溯,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

  大运河,这条古老水道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更是承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大运河的波光粼粼之中,或许正隐匿着“何以中国”的谜底。在探寻“何以中国”这一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民族文化自信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孟 哲

  马晓伟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方自疫情初期就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分享信息,最早鉴别出病原体并分享基因序列,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技术交流机制。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来,双方已开展多次技术交流。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作用,团结国际社会一道抗击疫情。

  退休教师阚成华潜心研究葫芦烙画,并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们体会传统技艺,传承优秀文化,专门创作了“兔迎盛世蔚新春”系列作品,表达祝福,喜迎兔年的来临。(完)

  然而,浙江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金华市委主委,金华市副市长庄凌飞从工作调研中发现,还有一些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破解。

  据粗略统计,长子县数百家猪头肉店一天可加工销售十几吨猪头,按每个猪头10公斤计算,一年累计可消耗30多万个猪头,猪头肉加工销售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养殖、加工、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加油充电”。(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天津1月14日电 (王在御)记者14日从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近日,天津市印发《天津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实施方案(2022—2025年)》。

  “电竞酒店在受到年轻人青睐、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存在诸多管理乱象,其中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网络保护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正度传动电器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高级技师王超军在此间举行的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成群结队通过入住电竞酒店的方式上网,在里面吸烟、打闹,甚至做一些与年龄全然不相符的事却不受限制,这需要引起全社会注意。

倪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