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茶通典》发布:讲述一片小叶子的大发展故事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9 23:31:48

  中新网宁波6月7日电(林波)6月7日,《宁波茶通典》首发仪式暨第十二届“中绿杯”(宁波地区)颁奖典礼在浙江宁波举行。《宁波茶通典》涵盖了宁波茶的历史、品种、种植、加工、品鉴等多个方面内容。

  宁波产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时期。唐时,宁波开海上茶路之先河;宋时,宁波是中国茶文化向外传播的主通道;明清时,宁波是茶叶环球航运的集散中心。

  “希望能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宁波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据《宁波茶通典》主编姚国坤介绍,这套书籍的出版,是对宁波茶文化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对未来茶文化发展的期许。

  诚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该市已有茶园面积21.3万亩、专业化经营主体580余家、茶农3.8万余户。

  品茶,品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其背后的文化韵味和历史沉淀。如何“泡好”生态、文化、创新“三杯茶”,把“一片小叶子”做成“共富 大产业”?

  以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为例,作为望海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大部分茶场都位于海拔400米至1000米的高山山麓,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无污染,有着得天独厚的育茶环境。

  目前,该镇现有茶场面积8000亩,其中8家茶场获得SC认证,3家茶场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2023年,该镇茶叶总产量60吨,茶产业产值超过6000万元。

  看着一座座荒山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一个个小作坊变成一个个标准化的茶企,深甽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干部胡志云见证了该镇的发展。据他介绍,近年来,根据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该镇又相继开发了红茶、黄茶、白茶等多种茶类并成功打入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肯定。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斌表示,近年来,该市坚持统筹推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狠抓茶园建设强基础、优化茶类结构增效益,开拓创新,勇毅前行,把“一片小叶子”做成“共富大产业”,茶产业呈现出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蓬勃发展之势。(完)

  近年来,路村乡发展特色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形成了以老军庄村为核心的区域特色产业,打造标志性产品品牌。大棚里的蔬菜不等人,年前第一茬五彩椒产了1万多斤,接下来有第二茬、第三茬。即使是春节期间,村民们也要时刻注意棚内温度,适时起棚放棚,采摘、装箱,以备客商拉货,大家在大棚里忙出“好年景”。

  三兔共耳寓意和合团结。《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起于“一”,逐渐探索和积累,由二至三,由量而质,实现飞跃。古代玉剑的剑首通常刻有“三璃盘旋”,寓意剑术从“一招一式”到“变化无穷”。这与“三兔共耳”的内涵相仿,其中蕴含的奋进意味、对生生不息的追求,值得认真琢磨。

  “我父亲就是耍社火的文化带头人,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咱们中华的传统社火秧歌。”王仁基说:“我从16岁就参加社火表演,从未缺席。刚开始学是踩高跷,之后参加扭秧歌、舞龙,现在岁数大了,高跷踩不行了,舞龙也舞不动了,但打鼓还可以,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与往年春节假期结束旅游随即进入淡季的情况不同,今年春节到元宵节的旅游消费呈现长尾效应。三亚、西安、西双版纳等地延续春节假期的出游热度,订单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社火队里有一对老年夫妻显得十分耀眼,大家都称他们是“暖夕阳二人组”。老人王仁基,今年已经73岁,是今年参演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老伴闫淑兰,今年69岁,彼此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圆灯笼也好,球形汤圆也好,追根溯源是中国人对太阳、鸟和卵生神话的古老崇拜。陈勤建认为,崇拜“圆”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深刻认同,“圆的东西带有生殖意味,给予‘兴旺发达’或者说生命的延续。实际上我们是在无意识地继承远古对子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崇敬,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

李珮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