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虾之都”江苏盱眙民俗巡游文化味浓

来源: 新京报
2024-06-14 06:46:56

  中新网南京6月13日电 (杨兆凯 徐珊珊)6月12日,“中国龙虾之都”江苏盱眙第二十四届龙虾节如约而至。800名文化志愿者穿戴龙虾主题服装、头饰,举起龙虾造型道具,在巡游中与市民游客进行热情互动,不时吆喝“来盱眙尅龙虾”。

  当天7时许,一条条民俗巡游短视频刷爆社交媒体。现场,一条条长龙忽而翘首仰视,忽而摇头摆尾,妙趣横生,一只只金狮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惟妙惟肖,花船、秧歌、锣鼓、腰鼓等队伍在巡游途中进行即兴表演。

  “不同于以往的巡游活动,今年特别添加了‘宋韵簪花’‘虾闹街头’两块 内容,不仅展现了盱眙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更是增添了龙虾节庆的‘花样’喜庆氛围。”盱眙龙虾集团负责人张晓东介绍。

  “盱眙汇聚了旱船、十三番锣鼓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盱眙县凤之妍旗袍协会夏凤燕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人们大饱眼福,也为不同项目的传承人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龙年看龙舞,巡游‘闹’虾都。”来自扬州的游客张伟表示,希望盱眙多开展特色非遗巡游活动,“和我一样,都能爱上盱眙”。据悉,盱眙龙虾节是当地民俗文化的嘉年华,也是联结海内外乡亲的平台。(完)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同比增长9.9%,引资规模已超2021年全年水平,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巨大吸引力。但不可否认,外资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和适应中国防疫政策调整。

  “博韦”生产的《中国皇帝的故事》主题系列挂毯,除了羊毛和金属线,也可看到丝线的痕迹。挂毯画面多半是想象出来的,绘稿之人以大量的龙为纹饰,应知道中国皇帝以龙为象征,但用的却是欧洲龙的样式;人物服饰纹饰有仙鹤等中国祥瑞纹样,帽子、仪仗伞的样式亦可看到中国元素。此系列挂毯在1690年一经推出就受到追捧,一直生产到1731年方才停止,畅销40年之久。

  本次任务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尝试商业“拼车”发射模式,14颗卫星来自7家研制单位,针对不同卫星方提出的立式、侧挂、立方星等多种星箭接口要求,型号充分利用整流罩可用包络,发挥多种通用化舱段选配优势,并且新研ESPA通用小卫星适配器,形成“多星串并联+侧挂”的组合构型,解决了火箭的构型布局难题,同时也为后续任务提供了小卫星集簇发射的通用化解决方案。

  第三,以邻为壑,不利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疫情。疫情早期,西方国家间展开了激烈的抗疫物资争夺战,频繁引发外交事件。如瑞士的抗疫物资多次被邻国截取;德国、意大利、法国彼此间因截留过境医疗物资不断引发纠纷;美国在海外通过出高价或强行扣留的方式阻止供货商向已签署医疗用品购买协议的买家发货;欧美国家囤积大量疫苗以致过期,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度陷入疫苗严重短缺的境地。

  中国探月工程亦称嫦娥工程,自2007年10月20日的嫦娥一号发射,到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再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取回1731克月壤,实现了“六战六捷”。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又称为“天问工程”,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了首个行星探测任务,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郭遥2013年刚刚退伍回到家乡,在收听广播时得知有人持刀行凶,还抢劫一辆车逃窜。郭遥驾车正巧与对方相遇,随后将对方逼停,在对抗中被对方刺伤了手,伤痕至今可见。

谢瑜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