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降息之路会走多远(环球热点)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20 17:12:41

  近日,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自2023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

  近5年来首次下调利率

  在6月上旬召开的最新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决定将欧 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和3.75%,该利率水平于6月12日起正式生效。

  针对欧洲央行利率政策的重大调整,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降息是出于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信心,降息决策有助于欧元区经济持续复苏。她同时指出,降息后利率仍处于限制性水平,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大,但仍不确定。通胀回归目标的道路仍然坎坷,央行理事会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数据来确认。

  自2022年7月以来,为遏制通胀,欧洲央行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自2023年10月加息按下“暂停键”至今,欧洲央行已经连续9个月维持利率不变。此次,存款机制利率从创纪录的4.0%下调至3.75%,是欧洲央行最近5年来的首次利率下调。

  在4月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已经发出放松货币政策的信号。欧洲央行当时发布公告称,欧洲央行不会承诺其利率走向,“若通胀动态、前景以及货币政策传导强度等因素增强了实现中期通胀目标的信心,则适宜降低当前利率水平”。对此,分析普遍认为,上述表态暗示欧洲央行可能先于美联储在6月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央行决定降息前夕,市场一度因为欧元区通胀率再度上升而产生担忧。

  欧盟统计局5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初步估计,5月欧元区年通胀率预计为2.6%,高于4月的2.4%。同时,核心通胀率从4月的2.7%上升至2.9%。对此,有分析认为,欧元区通胀率今年首次上升,尤其是核心通胀率上升,对于希望欧洲央行今年大幅降息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随着5月价格压力再度回升,且欧元区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恢复增长,投资者预计欧洲央行将在今年内采取更为谨慎的降息方式。

  “稍微放松对经济的刹车”

  如今,“靴子”落地。欧洲央行为何在通胀再现走高迹象、美联储尚未降息之际,提前作出政策调整?

  “欧洲央行决定降息,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欧洲央行认为通胀处于可控的下行通道。欧洲央行近日发表公报指出,自2023年9月欧洲央行理事会会议以来,欧元区通胀率已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通胀预期明显改善。欧洲央行预计2024年通胀率为2.5%,2025年为2.2%,2026年为1.9%。欧元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为欧洲央行降息提供了空间;二是缓解过高利率给生产、消费带来的压力,促进经济增长。2023年欧洲经济增长接近停滞,一些欧洲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过高利率会对企业生产、居民消费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兼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数据显示,2023年,欧元区经济仅增长0.5%;今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同比增长0.4%,环比增长0.3%,虽好于预期,但仍然处于低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汤柳向本报分析称,从欧元区今年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欧元区经济的总体形势要好于去年,但整体依然偏弱。“目前,欧元区的消费依旧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萎缩,制造业PMI持续低于荣枯线。欧元区的出口表现虽有改善但仍不理想。此外,在财政上,由于能源价格对通胀的影响基本消退,欧洲国家逐步取消了能源补贴措施,这意味着财政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步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今年虽有恢复,但依然动力不足。欧洲央行决定降息,是权衡短期经济形势以及中期通胀目标之后的选择。”汤柳说。

  德国储蓄银行协会主席乌尔里希·罗伊特认为,在欧元区对抗通胀取得进展之际,欧洲央行正在利用由此产生的政策空间“稍微放松对经济的刹车”。

  还有分析指出,当前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欧洲对外部能源依赖程度较高,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欧洲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欧洲央行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部冲击,增强欧洲经济的韧性。

  “当前,美欧经济状况不同,加息并未对美国经济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美联储没有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显著压力。此外,美欧通胀的原因不完全相同。目前,相比美国,欧洲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降息,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欧洲央行‘抢跑’美联储,率先降息。”张健说。

  降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

  欧洲央行是否由此进入“降息周期”?目前,关于欧洲央行的降息之路会走多远,分析普遍保持谨慎态度。多数观点认为,由于欧元区通胀回归政策目标水平的预期尚不稳定,欧洲央行继续降息的时机和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

  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部负责人卡斯滕·布热斯基指出,降息决定表明欧洲央行对控制通胀的信心增强,但此次降息决定并不一定预示着新一轮降息周期就此开启。

  牛津经济研究院相关分析也认为,欧洲央行本次降息并不代表一系列宽松措施的开始。因为核心通胀的下行趋势并不明显,欧元区工资增长仍处于高位,通胀预期尚未完全正常化,而且外汇贬值风险迫在眉睫。

  “对欧元区经济本身以及与其在经贸、投资等领域联系紧密的国家来说,欧洲央行启动降息总体是一个利好。接下来,欧洲央行是否继续降息,还将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欧元区服务业通胀的走势;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是否会给欧洲的能源价格及运输成本带来新的冲击;三是欧元区经济增长形势及其对通胀的影响。”汤柳说。

  张健指出,在美联储尚未降息的背景下,欧洲央行如果降息幅度过大,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果,例如更多资金流向美国,美元币值升高,欧元贬值过多,进而导致欧元购买力削弱、进口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涨,这可能进一步刺激欧元区通胀率上涨。“因此,欧洲央行目前处于观望状态,将观察此次降息产生的效果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张健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欧洲央行启动降息之前,加拿大、捷克、匈牙利、瑞典和瑞士等国家央行已经宣布降息。丹麦央行也紧随欧洲央行脚步,于近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一些分析认为,欧洲央行调整利率政策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可能成为全球货币紧缩政策的拐点。

  张健指出,利率长期高位运行,可能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央行都愿意尽早将利率调整到较为合理的水平。如果各国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或者持续下行,那么全球主要央行可能进入降息通道。

  1978年5月,日本三菱重工高级顾问古贺繁一到中国造船厂考察后曾评价,“中国的造船水平至少落后世界25年”。但到2010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先后超越日本、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从国内无路可走到国际上“下海试水”,中国造船业的道路开始行稳致远。

  (十五)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国际安全治理,预防和管控潜在安全风险。中国已就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和伦理治理发布立场文件,愿与国际社会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强沟通交流,推动达成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当时在天津大学读书的李彦庆正好在新港船厂实习,各车间、办公室的名称还以“课”结尾,现在的“设计中心”原来都叫“设计课”。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成长,他不由感叹:“中国在学习、借鉴、消化、再吸收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很多帮助。”

  (九)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践行《宣布拉美和加勒比为和平区的公告》承诺,支持包括拉共体在内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连江县长王忠铭表示,“看着乡亲满足的笑容,深深感受到,这段期间为‘小三通’戮力协商争取的过程,全都是值得的”,他还表示,“小三通”在乡亲的期盼下不断改善,从一周2班增为一周4班,未来也希望不仅有目前金马居民能够体验,恢复到以往全面开放、两岸正常交流的景况。

  外交部长 秦刚:安全是世界各国的权利,不是某些国家独享的专利,更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全球安全倡议服务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宁,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推进。任何国家,只要愿意加入全球安全倡议,我们都欢迎;只要真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都支持。

吴雅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