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2 21:33:50

  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 建设(教育时评)

  浙江省杭州市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打造城区“15分钟学习圈”;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互联网+”新型高校,整合上线了一系列在线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教育数字化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目前,我国正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逐步照进现实。

  教育数字化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不少职业院校借助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实训项目高风险、长周期、难观摩的实际困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职教板块已上线1万余门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新接入虚拟仿真、在线精品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2.8万个,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教育数字化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依托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库和师资库。国家老年大学自2023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加快构建办学服务体系,在基层设立学习点5.5万个,全体系服务老年学员2214万人。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还提示家长和学生要警惕违规竞赛套路。北京“双减”工作专班监测发现,一些违规竞赛存在3个常用套路:套路一:对外不敢叫竞赛,名目马甲常更新。竞赛多以“俱乐部活动”“线上线下研学活动”“科普活动”甚至字母代号暗语等马甲进行包装,通过机构网站、自媒体、家长微信群等渠道传播,宣称自身为某杯赛的延伸、获奖学生能直升名校,并以话术诱导裹挟家长报名。套路二:通过第三方报名,暗示交钱保获奖。竞赛没有正常报名渠道,通过第三方机构代报名,家长从公开途径难以查证所谓主办方信息,第三方机构在代报名的同时也组织各类辅导、冲刺刷题班。更有第三方机构暗示可以保获奖,诱导家长花钱买奖,而这些获奖证书为主办方自制,证书本身无含金量。套路三:设多轮比赛,报名费逐级上涨。竞赛不断设置初赛、复赛、大师赛等晋级模式,让人眼花缭乱。报名收费水涨船高,以高收费来示竞赛级别。有的还通过“端午活动”“暑期研学”“冬令营”等方式,高频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诱导学生反复参加。

  农村地区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人口数量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很多人关心,农村地区药品等医疗物资供应如何保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在银川火车站内看到,候车厅有不少携带行李的旅客。来自山东的旅客沙强告诉记者,他这次是接姐姐回山东老家,一起过个团圆年;旅客王开贞笑言,今年回家的路途特别方便。

  据悉,福州至马祖地区的客运航线也将于8日起恢复通航,初期每周执行两个往返班次。

  从1月8日开始,我国的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执行了近三年的新冠“乙类甲管”将降至“乙类乙管”。防疫政策“换挡”,工作重心也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李钰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