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尽一生毕一事 传递历史真相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5-18 10:28:45

哥也色综合网------------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坤最新长篇小说《神圣婚姻》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不仅是作家暌违十年的归来之作,也是一部直面新时代现场的长篇小说。Q13g-TyhmZ3alGTXMrU3UG-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尽一生毕一事 传递历史真相

  中新社南京12月3日电 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尽一生毕一事 传递历史真相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今年清明节我没能来,感到很抱歉,今天我来看你们了。只要还能动,我会尽我所能……”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走到遇难者名单墙前,对着墙上遇难家人的姓名念叨。

  冬日暖阳照在这位历经苦难的鲐背老人身上。在当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中,她颤颤巍巍地从座椅上站起,带着自己的女儿、外孙女、外曾孙走到遇难者名单墙前,为南京大屠杀惨案中的死难者献上鲜花并深深鞠躬。仪式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为遇难者名单描新。

  中新社记者观察到,当天的家祭活动,只有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3位幸存者出席。随着时光流逝,能如常参加家祭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少。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人。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86年前的冬天,侵华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大肆屠戮,生灵涂炭。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当时只有8岁的夏淑琴和她4岁的妹妹夏淑芸侥幸活下来。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鲜血直流,至今身上留有伤疤。

  夏淑琴数十载坚持为历史真相奔走。1994年,65岁的夏淑琴前往日本,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2006年,因日本右翼作 家污蔑其是“假人证”,当时已77岁的老人愤慨赴日应诉,并当庭反诉对方侵犯名誉权,官司最终大获全

  许多幸存者像她一样,有的赴日参加证言集会、为历史作证;有的在中国各地进行演讲,告诉后人勿忘国耻、面向未来;有的坚持搜集整理史料、撰写特殊的“传家宝”;有的在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用自揭伤疤的方式,告诉年轻人和平是多么重要、多么来之不易。每次讲述亲身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夜晚会失眠、痛哭、情绪抑郁,即便如此,大家也选择继续下去。

  “南京大屠杀惨案为何是全世界的伤痛?”“南京大屠杀与当下的人究竟有什么关系?”他们一直以亲历者、活人证的视角在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毕其一生,将传递历史真相视为使命和责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开展以来,幸存者后人正代际传承这段悲怆的家国记忆、世界记忆。通过海量书籍、口述、数字影像资料,他们家族的故事,正在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爱好和平的人士看到、听到、了解和传递。

  “和平、和平、和平,一定要和平!”每次到纪念馆,夏淑琴老人面对媒体都会这样强调,这次也不例外。她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完)

  在维护市场竞争法治秩序方面,海南自贸港知产法院依法审理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32件,涉及互联网平台、文化消费、消防安全检测等领域,保护竞争活力,促进公平竞争。

  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列举了作者引用的很多文本,比如王蒙《青春万岁》结尾、《记念刘和珍君》的引文、王菲《匆匆那年》歌词、二人转《探情缘》、王尔德的诗句等等,这些都和小说人物的心境环境非常叠合。“这种虚实相间的跨文体风格,凸显了一种民间语文的特色,堪称新时代话本小说,为研究具有时代现场感的语言提供了素材和方法。”她尤其赞赏徐坤简约、直接、干脆、利落、节奏感强的语言风格,“起落非常干脆,语言有种斧子砍出来的感觉。这种对语言的掌控非常考验作家。”

  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切实行动,此次国家林草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进一步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