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融合再现“纹”脉传承

来源: 网易网
2024-06-02 17:51:48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以现代科技与艺术语言沉浸式呈现中国传统服饰 文化魅力的《智绘华彩·“纹”脉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AIGC共创美育展》日前在京开幕,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艺术与科技的视觉与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以北师大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以中国封建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十二章纹”为切入点,将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图案放大、重构,通过“锦绣华章”“天人合衣”“数字再生”三个展区,直观表现了十二种纹样与传统服饰、礼制的联系,生动展现了中国艺术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命力。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与协同单位基于对中国传统纹样数据集的标注和处理,形成国内首个中国传统纹样人工智能大模型。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该模型交互体验,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纹样作品,让观众感受传统纹样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与人工智能协同创作的新体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是该展策展人。他表示,此次展览与东城区合作举办,在“共创美学”观念下,依托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放大并重构中华传统服饰纹样元素,将“双创”精神落实到产学研一体化运转机制的创新探索。秉承将青春活力融入首都文化建设思路,以沉浸式数字展览形式将美育深入社区,对区域文化服务建设、高质量艺术创意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东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将持续至6月13日。(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重庆2月8日电(记者 周毅)8日,记者从重庆市蓝天救援队获悉,由重庆蓝天体系精选的9名地震救援专业人士携带热成像无人机、地震破拆系统、雷达生命探测仪、卫星地面站、卫星电话等救援设备,于本月7日晚6点在重庆万州集结出发,先前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再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

  “哞、哞、哞……”在伊和乌素苏木巴音乌素嘎查,标准化肉牛养殖圈舍整齐排列,一群群成牛膘肥体壮、毛色锃亮,几十头体型健硕、皮毛油亮的草原红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养殖人员忙着清扫场舍、添加饲料,场面十分热闹。“今年新出生了小牛犊30头,现存栏150头,今年卖牛收入达37万元。”驻村第一书记宝乐尔说。

  “小朋友,用完吹风机不拔插头对吗?”“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单元门厅里充电,把蓄电池带回家里充电对吗?”“楼道里堆放杂物对吗?”……

  驻马店韩集镇小李庄小学老师 王倩倩:我打开你们就知道是啥了。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中,依旧是电网侧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占比约47%;此外,电源侧占比45%、用户侧占比8%。目前来看,我国华北、西北区域以新能源配储能为主,华东区域新能源配储能、电网侧储能与用户侧储能应用分布较为均衡,南方区域以火电厂配储能为主。

周明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