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科研、办公、文化”一体,郎酒科研综合楼交出时代答卷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7 09:48:03

  1月12日,郎酒品质研究院综合楼正式启用,以其扑面而来的科技感、未来感,带给行业一点“未来已来”的冲击。郎酒为什么能打造出这种划时代、引起行业势能向上的综合科技体?其背后又承载了郎酒人怎样的寄托?近日,在第四届郎酒庄园三品节上,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首次讲述了“郎酒品质研究院综合楼”面世背后的心路历程。

  作为郎酒最年轻、高知的87后总经理,清华大学本科、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MBA,汪博炜讲述了郎酒的守正创新,并将清华产学研思维、硅谷乃至世界前沿科技力注入综合楼,最终交出这份时代答卷的故事,让在场嘉宾乃至整个行业为之振奋。

  两代郎酒人接力,成就白酒行业“世界级科技综合体”

  如何让科技为讲究“古法传承”的传统白酒赋能,在技术层面做好传承与创新,并不断打破自身边界。据汪博炜介绍,这座世界级综合楼的打造,源于十几年前,大洋彼岸的两次“蝴蝶扇动翅膀”。

  2008年,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赴欧洲考察,深受威士忌等酒庄震撼,暗暗立誓“建一座中国自己的世界级酒庄”;而彼时,汪博炜正在清华工科求学,深受清华产学研精神鼓舞。

  2015年,汪俊林加快了郎酒庄园的建设,同年,汪博炜走进硅谷,在谷歌、脸书等世界500强总部,感受时代科技热浪的冲击,从那时起,“让中国企业也有一个世 界级总部”的想法在他心里萌芽。

  2019年,故事的两条线交汇,两代郎酒人的想法不谋而合,郎酒品质研究院揭牌成立,至此,郎酒正式拉开了白酒品质系统性科研的序幕:

  四年来,郎酒品质研究院将“郎酒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贯彻到底,以“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为两大抓手,搭建产学研平台,围绕原粮、制曲、酿造、酒体贮存、酒体勾调等白酒全价值链,做到“一米宽,千米深”,将郎酒极致品质进行到底。

  而这时,一座世界级综合楼的建设被汪博炜提上了日程。“有了组织、方向、内容,我们需要一个硬件的配称,于是我想在这里大山深处建一座世界级的办公楼,它是严肃的,能让我们在这里创造价值,工作之余还可以让大家玩得很嗨;我还想在行业里建一个面向未来、科技含量十足的研究所,实验室;我想让消费者走进来,像参观美术馆一样深度体验郎酒酿造工艺……”

  集“科研、办公、文化”于一体:郎酒以一座大楼交出时代答卷

  走进这座集办公、科研调试、酒体设计、检测分析与消费深度体验于一体的大楼,科技感扑面而来,无论是建筑造型还是室内设施,都让人叹为观止,仿佛走进“太空舱”:

  外围的巨幕投影仪镶嵌在外围,让白天和晚上的建筑体都别有洞天;巨大的数字监控中心坐镇其中,四周是独立的各类研究室、操作室、实验室,分类精细,例如标准溶液室、天平室、高温室,洗涤室,还有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分析气象、温度等各类高科技的精密仪器。

  据汪博炜介绍,这里是郎酒科研创新的第一沃土,在高精尖科技实验的实验室里,郎酒大师坐镇,以科研推动郎酒品质臻于极致,这里也是郎酒极致三品文化探索胜境,四层结构的图书馆藏书数千册,为这座科技大楼注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里更是世界级品质体验乐园,消费者可以透过特殊钢化玻璃做的炫酷透明窖池,看见郎酒品质肌理。

  徐兴锋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字号发展,多次作出明确工作部署,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也积极抓好贯彻落实。主要在这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政策环境。出台了《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围绕老字号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健全传承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将95项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将16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确认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上线“老字号数字博物馆”,保存展示1100多家老字号发展的历史资料。三是加大推广力度。连续三年开展老字号嘉年华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商品展示、技艺展示、文化体验活动近400场。连续两年在进博会期间举办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指导地方举办老字号博览会,为企业搭建展示平台。现在年轻的记者关注老字号,本身就是让人非常欣喜的一件事情。

  李家超表示,该决定考虑因素如下:当前新冠疫苗接种率超过九成,社会已建立牢固混合免疫屏障;疫情下本地医疗系统防治能力提升;与内地“通关”后未增加疫情风险;社会和市民对新冠处理能力提升。因此防治方式应由特区政府“一刀切”强制隔离改为市民自行负责,建立新常态系统,将新冠作为一种上呼吸道疾病管理。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孙虹

  大家一致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决定对刘奕、陈永亮进行调查,充分体现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足球领域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充分体现了足球领域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鲜明态度。中国足球协会坚决拥护、坚决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对刘奕、陈永亮进行调查。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62/13186369880561835818.jpg" alt="" />

  在香港演艺界摸爬滚打30年的马浚伟认为,香港有其充满特色的地方,香港音乐及影视作品也陪着很多人长大,但应该承认内地影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内地影视资源充足、人才充足,这对香港来说不会是考验,反而会是非常好的原动力,会让香港的业界工作者觉得“要加把劲”,未来他本人亦非常愿意为此出一份力。

张淑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