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寻迹“好地方”,在运河原点感受“古运新生”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25 18:05:44

  引长江、连淮河、穿湖泊

  “江淮明珠”成就 “一泓清水北送

  这里,长江、运河、淮河佳绝交汇,国家超级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此处开始。四面环水、站闸相连、绿荫覆盖,盛夏时节来到江都水利枢纽,景色十分宜人。

  枢纽内的江苏南水北调展示馆中,一座1∶75000的巨大沙盘模型向众人呈现了中国大地上水资源大规模跨区域调配的壮阔景象。“江水北调奠基石,南水北调开新篇”,墙面上,一块块展板诉说着江都水利枢纽的“前世今生”。

  据讲解员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就已开始用“江水北调”平衡江苏南北水资源,而江都第一抽水站便是其发端。“江水北调”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下良好基础,江都水利枢纽成为了中国北方“解渴”的起点。建设运行至今,江苏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系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化泵站集群。

  置身最“年轻”的江都第四抽水站,6台泵机正在运行。即便无法看见泵机内部的运行状况,耳旁传来的巨大轰鸣声也能让人直接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巨大威力。正是在这样的泵机牵引下,江水源源不断地沿着输水管道抽送到江面,“水往高处流”成为现实。

  推动“源头”智慧创造,智能化系统让泵站管理进入了智能时代。“累计运行6060天、抽水总量792.3亿立方米”,泵房的电子大屏上,机组运行参数、实时工情、水位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据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第四抽水站管理所所长薛井俊介绍,目前江都水利枢纽已实现远程监测和调度,同时还建立有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实体泵站与数字孪生泵站运行管理的融合。“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是新质生产力在水利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处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在江都水利枢纽开发应用了数字孪生平台,这是我们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护佑一江清水北上的最新实践。”薛井俊表示。

  活化运河文化遗产

  “网红”文博展馆讲述千年运河故事

  三湾古运河畔,近8万平方米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一艘巨船泊在岸边,迎接着八方游客。门票瞬间秒光,三年累计接待游客量达到840万人次,中运博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2个基本陈列,9个专题展览,1万余件(套)运河主题展品,中运博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跳脱出以往展陈抽象晦涩的文图,借助裸眼3D、5G等现代数字技术,千里运河画卷以一种具体而微的形式铺陈于游客们眼前。

  从观察历史到感受历史,从接触历史到深入历史,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赋予传统文化新生,也组成了中运博由“网红”走向“长红”的流量密码。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发迹于扬州,最终亦魂归扬州,大业千秋,不只关乎运河,隋炀帝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

  在邗江区西湖街道,于今年春天正式对外开放的隋炀帝陵博物馆综合运用图文、实物、模型场景、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手段,系统展示着隋代历史文化和隋炀帝陵考古成果。

  跨时空邂逅隋朝历史,每一座雕塑、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隋炀帝与运河的故事、与扬州的故事。

  一部扬州史,半部盐商史。扬州,因运而兴,因盐而富。为便于盐业贸易,扬州盐商们往往选择靠近运河的地方,聚族而居。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宅……盐商的足迹遍布扬州城。

  如今,由扬州卢氏盐商住宅打造的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吸引了无数老饕慕名而来。“淮扬菜是新中国‘开国第一宴’的基准菜系,许多重要国宴都曾选用融合南北、口味适中的淮扬菜。”运用菜模的方式,博物馆中直观再现了“开国第一宴”和“清初扬州满汉席”。

  除了文字、图片、实物等历史资料,展厅中还运用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对“淮扬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和介绍。融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坐落在运河边的淮扬菜博物馆正尽情绽放着古往今来“吃在扬州”的魅力与风采……

  港区贵州省政协委员还建议,贵州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将贵州的核心竞争,包括农特产品、中医药等在香港建立品牌宣传推广基地,将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宁波1月15日电 (方堃 蒋攀 胡余灶)新鲜出炉的长寿糕印着“福禄寿”,一揭锅,香气四溢;热乎乎的“米胖糖”勾起了游客儿时甜美的回忆;手工制作的青叶棕热气腾腾、香糯美味……1月14日,被誉为“宁波第一长寿村”的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一场迎新春活动聚拢了近百位游客、村民。他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现场下单备起了年货。

  “大环境的市场行情肯定会对议价空间有影响,但二手房的个体性更强,整体的行情也不能代表每套房甚至每个小区的具体情况。”罗勇同时提醒,总体来说,挑选到合适的二手房也需要契机,建议大家随时关注市场情况。

  登楼远眺,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古城古韵尽收眼底,古城中轴线、古建轮廓线、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一大批“国保”文物古迹从民居中凸显出来,实现“有尊严地复活”。

  “2022年,水利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指导督促各地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启动48处大中型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推动800多处大中型灌区和500多处大中型灌排泵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陈明忠表示,水利部将聚焦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谋划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造,提升灌区质量;加强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提升灌区运行管护水平。

  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法院有效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出清”功能,审结重整、破产清算案件3256件,是前五年的11.7倍,河南省建设集团、莲花健康、华英农业、少林客车、银鸽投资等194家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重整成功,2262家企业通过破产清算有序退出市场。

郭志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