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青少年感知云南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25 03:23:12

  中新网昆明6月24日电(记者 缪超)在云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多次演绎出地质和生命进化的最关键和精彩的篇章。23日,来自美国华府青年义工俱乐部的15名华裔青少年、家长走进位于昆明的云南省博物馆,感知来自云南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

  云南省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曾在云南澄江发生,化石揭示着今天高级生物乃至人类的初始痕迹;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也爆发在云南:文山优美始叶蕨化石是最早的有叶植物,曲靖胜峰工蕨化石则是地球第一株有根植物;云南还是生命灭绝和复苏规律的揭秘地,罗平的古化石为探索二叠纪生物大绝灭后的迅速复苏提供了难得的证据。

  1999年,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科学刊物《自然》,刊载了一篇划时代的地球生命科学论文,介绍了发现于云南的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鱼化石“昆明鱼”。这块鱼化石把人类所知的脊椎动物产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原始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具备头颅和脊椎骨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而这条“昆明鱼”是已知脊椎动物最早的祖先。

  14岁的钱宗治说:“我在美国学习到人类由猿进化来,而在云南省博物馆我认识到,脊椎动物拥有共同祖先,生命其实是一个整体。”

  如果说,“昆明鱼”向人们阐述生命是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祖先的理念,那么在云南省博物馆陈列的罗平生物群化石标本,则揭示了生命大绝灭与复苏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2007年,中国地质学家在云南罗平大凹子村采集岩石标本时,发现裂齿鱼化石,它是三叠纪的常见鱼类。后来,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发现裂齿鱼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挖掘 又发现了大量爬行类及其他动、植物化石,将其命名为罗平生物群。

  罗平生物群向世人展示三叠纪海洋面貌,也揭开了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和复苏的面纱。在距今2.52亿年前,地球进入了二叠纪末期,地球遭遇了一次空前的物种大灭绝,海洋中超过95%的生物遭遇灭绝。罗平生物群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是中三叠世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

  在云南省博物馆内,华裔青少年们看到了一张特别的图解——地球史中的五次海洋生物大灭绝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泥盆纪后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灭绝的原因与环境变化有直接关系: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冷、冰川发达、海洋无氧事变等。

  钱宗治感觉这是来自“远古的呼唤”。他说,如果人类发展过度而不考虑环境的话,会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完)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跃升到中国第4位;中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安徽晒出过去五年亮眼的“成绩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沈阳1月13日电 (记者 韩宏)喜鹊、梅花均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二者结合更有“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和祝福之意。1月13日,沈阳故宫院藏珍宝展展品更换,带有喜鹊、梅花图案的“清同治款黄地粉彩梅鹊大碗”“清同治款黄地粉彩梅鹊盘”等嘉礼美瓷亮相敬典阁。

  影展布设“走向国际”“国内影响”“野性之美”“巡护路上”“生态纪录片”“青海现象”六个主题展厅,展出近年来鲍永清、李善元、焦生福、张景元等签约摄影师在英国生物摄影年赛、荷赛等国际国内权威摄影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展现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的优秀作品,生态管护员记录下的精彩瞬间,生态纪录片以及生态摄影的各类评论文章等精彩内容,展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呈现了高原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strong>2022年郎酒十大图片发布,立足200亿迈向新征程</strong>

  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在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互联网存款、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文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为后续常态化监管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

  该公司表示计划在今年提交开采特许权申请,但预计至少需要10年至15年才可能进行开采并为市场供应矿产。

黄孟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