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国家代表走访云南普洱 共探农业环境合作未来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04 16:24:47

  中新社普洱6月2日电 (罗婕)“农业生产不仅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也可通过农业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山·乌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澜湄国家需携手加强农业环境合作,分享各国经验,保证粮食安全、拓宽农业发展前景。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月30日至6月2日,“2024澜湄周-绿色澜湄计划:能力建设伙伴关系”活动在中国云南举办。澜湄国家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走进普洱市,围绕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绿色价值链构建、气候适应社区、环境质量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等主题开展调研考察。

  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澜湄各国代表探访普洱咖啡种植场、鲜果加工厂等,了解咖啡产业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的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管理探索。

  老挝亦有世界知名咖啡产区,种植历史悠久。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利亚内塞·布曼尼万表示,此次看到云南良好的咖啡种植、加工条件,深入了解当地咖企探索咖啡废料、废水等处理方式,“我将把这里环境友好的咖啡生产经验带回老挝。”

  普洱市宁洱县森林面积428.14万亩,林 业碳汇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开展碳汇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并推进碳汇计量监测和碳汇交易及金融模式示范工程建设。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处长昂图汉介绍,缅甸正探索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进森林保护区面积增加。宁洱森林覆盖率超过77%,当地探索的碳汇计量、交易和金融模式经验对澜湄国家有重要启发,“希望能跟中国多多取经。”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副研究员钱钊晖建议,澜湄国家可将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农业绿色发展框架,支持区域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可与国际伙伴构建区域农业绿色价值链知识分享伙伴关系网络,探索可持续发展方案。

  此次活动由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云南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协办。(完)

  在何毓灵看来,商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包容且重礼,正因如此,青铜铸造技术通过河西走廊从西方传到中原后,为了适应贵族的礼仪规制及社会治理需要,青铜文化在商王朝发展到了顶峰,最广为人知的后母戊大方鼎就出自殷墟。与西方用青铜锻造工具、装饰品不同,中国的青铜器多与饮食有关,鼎的原始功能是煮肉,簋(guǐ)用来装食物,还有装酒的觚(gū)斝(jiǎ),以及喝酒用的酒器爵、瓿(bù)、罍(léi)。

  剪辑丨周维 郑昱

  配件送达后,王睿进行了数量和外观质量的核验,并通过系统进行了物料调拨交接。早上4点32分,第一列动车组列车缓缓驶出动车库,开启了一天的运输任务,此时的王睿刚刚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除了民俗体验活动外,公园东门主干路沿线的“传统民俗百科”展示了春节、元宵节民俗等科普信息,让市民游客在游园过程中了解民俗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近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2》,便是在这种末日即将降临的背景下展开的。影片中,人类试图借助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求得一线生机。

  研究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密切合作,通过对良渚古城外围的鲤鱼山、岗公岭、秋坞等地点进行遥感影像分析、实地调查与试掘等工作,从宏观尺度分析认为,其水利系统可能兼有防洪、运输、防御、灌溉等功能,与良渚遗址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良渚古城的出现有直接关系。

林士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