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荣新江:做敦煌学研究必须“走出去”

来源: 股城网
2024-06-14 10:17:24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上官云)“今天中国敦煌学的成就,是几代人满世界寻找敦煌的结果。”提及敦煌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如是说道。

  日前,《满世界寻找敦煌》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该书是著名学者荣新江的最新作品,记述了作者从1984年起,到世界各地寻访稀见敦煌文献的亲身经历。书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既有寻找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更有不少独家的心得与感悟。

  首发式上,荣新江表示,希望《满世界寻找敦煌》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的敦煌学是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它既是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过去的“世界旅行”的休闲读物,也是能够与大家分享人生中如何获取正能量的励志之作。

  此外,围绕着《满世界寻找敦煌》及敦煌学研究的相关问题,荣新江与其他专家展开对谈,尝试探讨未来史学的研究新路径等等。

  山东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徐俊认为,《满世界寻找敦煌》首先是一部个人学术史,但因为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执着的学术追求,赋予本书多方面的特质。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睿分析,敦煌学从诞生那天开始,就不仅仅是书斋中的学问,更是要走向世界的学问。它所记载的历史文明的碰撞、文献产生和流散的过程,以及全世界学者的走访调查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成果都具有世界性。

  荣新江则强调,做敦煌学研究必须“走出去”,不仅要寻找敦煌,也要寻找其他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满世界寻找”之路仍然漫长,需要所有学者的共同努力。

  许多年来,荣新江一直对敦煌学保持学术热情。究其原因,他说,作为从小接受爱 国主义教育的一代学者,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肩负着对于敦煌学研究的使命感。同时也希望通过书中讲述的故事,让当代读者读出那个时代的一种“探险”。

  提到古籍文脉的延续问题,他认为,古籍数字化是文献学的发展方向,目前关于敦煌文献的信息化检索系统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希望中国未来能够成为真正的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处所。

  据悉,《满世界寻找敦煌》入藏仪式亦同期举行。(完)

  感染者24、25,系11月6日通报的感染者2的密切接触者,分别居住于静海区朝阳街、台头镇,均系管控人员筛查发现,11月8日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11月份是北方多地开始供暖的时间,拉萨、延吉等城市陆续开始供暖。据北京市城管委消息,北京已于11月7日正式开始供热系统试运行。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南京市4例,均为外省来苏人员,集中隔离点发现。徐州市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苏州市2例,1例为外省来苏人员,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1例为集中隔离点发现。宿迁市1例,为非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以上人员均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医学管理。

  供销社现在主要销售哪些类型的商品?数据显示,供销社系统主要经营农产品、日用消费品与农资,2020年三者销售占比分别为41.90%、34.40%和16.35%。

  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大兴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果断采取处置措施,全力推进场所封控、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环境消杀等应急处置工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

  秋收时节,对辛苦了一季的农民来说,既要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也要确保收入“落袋为安”。秋收过后算笔账,今年种粮农民有钱赚吗?天平的两端,一端是不断攀升的种粮成本:农资价格上涨,人工、土地成本增加;一端是系统应对、通盘设计的补贴政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节本增效,以及延长产业链实现优质优价……从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种粮主体反馈来看,在政策加市场一系列降本、增收的“组合拳”下,今年的种粮收益——稳!

赵如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