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走进辽宁 为宜居宜业美丽新鞍山的建设鼓劲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5-31 19:36:41

  中新网鞍山12月4日电 (李晛)12月1日—12月3日,“追梦中华·开放与创新的辽沈大地”2023海外华文媒体辽宁采访团一行走进鞍山,深入鞍钢博物馆、鞍山亚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城西柳商贸城、海城菱镁产业发展中心、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等实地采访,充分领略“现代钢都、秀美鞍山”的独特魅力。

  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人选崔明,辽宁省侨联驻会领导刘卫东,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开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彦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军,副市长周英秋等参加有关采访考察活动。

  鞍钢是“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新中国钢铁工业摇篮”,记录了新中国钢铁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拼搏奋斗历程。鞍钢博物馆以“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为主题,通过10000多件实物藏品、3000多幅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照片、十个展区和“一号高炉”“烧结机”二个特展,全景展示了新中国钢铁的奋斗史及鞍钢的辉煌历程。

  在参观完鞍钢博物馆后,采访团成员、埃及《中国周报社》副社长朱新娥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参观之旅。作为中国著名的钢铁企业,鞍钢展示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海外华文媒体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工业实力和创新能力。鞍钢博物馆的规模和展品令人惊叹,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实物等,全面展示了鞍钢从建厂初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这些展品让人们看到了鞍钢在中国钢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鞍钢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鞍山菱镁资源丰富,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8%、世界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菱镁矿石集中产地;拥有220余家规上企业、2300余座炉窑,掌握着4000余万吨的菱镁产能,以菱镁为原料直接或间接生产的各种菱镁制品囊括八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多个领域。

  在参观完海城菱镁产业发展中心、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后,采访团成员、香港东盟卫视副台长陆峰表示,这些创新型企业集中体现了鞍山市推进菱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发展目标,先进的生产线有效释放了企业产能,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在节能降耗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鞍山市将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独具特色的世界级菱镁产业基地。希望自己能以文字描绘出鞍山之变、鞍山之美,让更多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了解鞍山。盼望他们能够回到这片热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自己,也为鞍山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续炳义表示,走进鞍山采访考察,看到了鞍山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百年钢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西柳商城为依托的西柳电商基地,其以服装产源地优势,电商网红经济迅猛发展,西柳品牌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此,海城入列全国首批十大纺织工业基地县,西柳荣获了众多的荣誉称号,在海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极高,鞍山未来可期。

  在采访团一行在鞍山采访考察期间,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开华接受了海外华文媒体及涉侨中央媒体的书面专访,详细介绍了鞍山市聚焦全省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五提升、五攻坚”为着力点,以项目工作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全力构建具有鞍山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鞍山新篇章。鞍山市副市长周英秋在鞍山城市推介会上希望广大海外华文媒体记者能够持续关心鞍山发展,发挥见识广、资源多、渠道畅的优势,宣传鞍山、推介鞍山。

  截至12月3日,“追梦中华·开放与创新的辽沈大地”2023海外华文媒体辽宁采访行结束了全部行程。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来自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和5家涉侨中央媒体通过实地考察、参访交流等形式,展示辽宁打好打赢新时代辽宁振兴“辽沈战役”的生动实践,把辽宁振兴故事讲给世界听。(完)

  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力量小鹏汽车同样正在经历挫折。2022年,小鹏汽车销量12.07万辆。2023年前两个月,小鹏汽车累计销量为 1.12 万辆,同比下滑 41.4%。据接近小鹏汽车的人士透露,由于销量不佳,小鹏汽车不仅将传统汽车长城汽车的干将王凤英招至麾下,更在内部进行了营销变革。

  云南烟草系统退休领导王元明(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烟草系统内部关系盘根错节,许多“一把手”权力过大缺少监管,面临的诱惑又很大,“在这种背景下,滋生了很多腐败分子”。

  而对后发的河北来说,去年重新整合了省域港口资源,新组建的河北渤海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承载了“向海而兴”的重任,有分析认为,其有望跻身全国港口公司前三甲。

  何小鹏如今强调“降低成本”,同样源于对市场集中度的判断。“我们如果把时间追回到2017年,中国大概有接近300家的新势力,以及有接近70家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销售。截至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大概只有50家左右的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有销量,我觉得,在5年以后可能只有25家,那么在10年以后可能只有数家到10家之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天不管是10万(辆)一年还是50万~70万(辆)一年的汽车公司,在5到15年之间都存活不了,在中国能够存活可能最低的数字会达到300万(辆)一年这样一个规模。”

  到了2023年1~2月,中国乘用车总共卖出了267.9万辆,其中燃油车190.9万辆,新能源汽车77万辆。而在去年1~2月份,中国卖出的334万辆乘用车里,272.3万辆是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为62.7万辆。不断萎缩的市场,让燃油车企业危机感倍增,也让“电动化”转型,从说说而已变为最迫切的现实。

  而2023年,伴随汽车市场竞争局面的复杂化,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淘汰赛也将进入加速阶段。一场覆盖整个汽车行业的疯狂降价潮正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形态。与此同时,伴随越来越多“财大气粗”的传统车企大刀阔斧的“电动化”转型,也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杨莉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