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强化金融开放创新 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07 16:57:30

  中新网南宁6月6日电(林浩 赖宇丹)6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介绍,近年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框架下,加快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强化金融开放创新,助力广西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跨境结算方式

  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当地借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结汇创新的政策,为制造业跨国企业境外窗口公司,提供“外币融资+结汇支付境内货款+外汇资产敞口管理”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通过灵活运用金融创新政策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助力制造业实体经济发展,释放企业经营活力。

  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契机,在广西首创“市场采购贸易+线上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化解企业跨境交易结算与风险管理等难题,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市商模式,开展片区内银行间越南盾交易及报价,完善银行间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定价机制,经联网信息平台备案的越南客商可通过在境内银行开立的个人外汇账户完成货款支付。

  提升服务外向型市场主体合力

  2023年,全国首批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豆离岸现货交易业务落地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该试点改变传统转基因大豆只能确定国内大豆加工厂后方可进口的“单一定向”采购模式,允许以现货交易和期货实物交割方式进口,促进在综合保税区形成进境粮食的储运交易市场,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省汇率费用。

  2024年4月,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实现首单进口棕榈油线上交易。该平台通过打造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中的堵点、痛点问题。

  今年5月31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侨益物流有限公司,通过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区内直转方式,为客户申报1500吨离岸现货交易大豆,并顺利运出钦州综合保税区保税交易库,标志着首票“离岸现货交易+区内直转”创新业务模式正式落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这一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有效助力钦州港片区建设“联通境外、辐射西南”的区域性粮食储运交易市场。

  深化面向东盟的 金融开放

  在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交通银行南宁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相继落地建设。

  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建立“东盟—香港—南宁”三地联动+智慧运营平台管理新模式,打造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跨境合作新机制,依托广西小语种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已把业务范围拓展至菲律宾、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

  南宁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形成“商圈+场景+研究+技术”的南宁片区试点特色,银行业保险业大力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截至2024年3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数量达540家。

  下一步,广西自贸试验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自由便利”开展系统集成改革,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广西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傍晚的四川成都交子大道喷泉广场热闹非凡。近来,超过30家购物中心、百货超市、家居家电、户外生活类专业卖场等商贸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市民前来消费。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三里屯商圈开展环境整体更新,将融合商业消费、国际交往、生活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提升商圈品质。工程将在三里屯路、南三里屯路以及道路两侧与建筑围合的公共区域实施慢行道路改造提升,同时拓宽行车道宽度,布置2条机动车道和1条南北向非机动车道,增加整体绿化,增设交通科技设施,补充夜间亮化等。

  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能任务包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深空探测遥感测绘科学论证和学术咨询工作;组织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深空探测遥感测绘科学与技术攻关平台,服务科技创新;开展深空探测遥感测绘教育和科普工作、人才举荐等。

  在单位,郭风浩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但在家庭的缺失却让他对妻子十分愧疚。郭风浩的妻子张凤婷是天津市南开区的一名医护人员,她十分理解丈夫的工作。他们一个坚守在“滨”城,一个奋战在“津”城,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最美“警医卫”的乐章。

  招聘会现场,176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涉及互联网和软件开发、金融、文化教育、医疗、能源、酒店餐饮、建筑地产、化工、机械等行业,满足不同类型求职者的就业需求。线上网络招聘同步开展,342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处长、研究员胡拥军指出,新年伊始,中国多地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设施、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中心、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成为投资热点,预计今年新基建总体势头将持续上升。

许雅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