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趋势基本扭转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5-30 21:14:36

  张玉军介绍,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 典型案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1%,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的思路,生态环境部上周召开了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首先是对重点领域开展外部监管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祁连山、秦岭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凸显对生态这一重要领域实行外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环境部门是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履行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外部监管职能,监督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履行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是否到位。

  其次,生态监管是对自然资源公益属性的监管。自然资源既有经济属性又有生态公益属性。生态环境部门是代表生态公益属性的监管,侧重于监管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评估在区域尺度是否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再有,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从方式方法上是问题导向性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主要是瞄准问题。无论是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还是督察执法,目的都是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举一反三,形成长效机制。

  张玉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体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现问题、交办整改、监督执法、督察问责这条主线开展工作。

  最开始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测和针对性评估,既要用好常规生态监测方法和手段,更要用好现代化遥感监测手段,不断提高监测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接着是推动问题交办整改,不仅要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内部工作协同机制,还要加强与部门,以及与地方的协同联动,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推动整改到位。

  崔丽丽指出,半日达一方面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电商进化的新标准。她认为在直播电商兴起后,传统电商如淘宝天猫和京东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用更可靠、更快捷的履约能力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她表示,半日达主要是要求商家从接单到履约完成的全过程能够提高运作效率,对仓库、出库、物流和配送等关键环节的衔接和内部效率都有相应的要求。

  看似勤政,实则不然。闫学会随意干涉下属部门在合法程序内行使权力,无非是想形成“一言堂”的局面,为她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服务业也已经成为中国外商投资的另一大去处。据AgeLifePro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公司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17个省份,已建成44个项目。

  赵小敏强调,如今电商平台开始在物流上下功夫,实际上是已经开始为618做准备,“往年这时候在准备五一促销,如今618宣传都已经开始了,这表明电商平台是非常饥渴的”。他指出,物流发展必须跟上行业发展脚步,这对用户来讲是乐见其成的,对行业而言也是好事。

  “专项领域要持续深化,除了制度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作机制方面要有新突破。”庄德水表示,三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推进有利于创新解决整治粮食领域腐败问题的工作机制,能够打破原先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对整个粮食领域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监督。

  张小曳说,如今,在科学界,对沙尘暴的研究已经从对其科学的认识转向了如何防治沙尘暴,尤其是预报、预警。在他看来,未来,人类能改变的比较有限,而更加精确的预报和预警,则可以减缓沙尘暴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童毓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