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机关指金融犯罪网络化带来挑战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3 04:04:33

  白皮书指出,某些领域的金融犯罪风险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境内外金融犯罪风险发生联结。检方表示,随着中国对金融犯罪活动惩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犯罪组织开始采取境内与境外勾联串通犯罪的方式,逃避刑事打击和侦查。

  白皮书显示,有金融犯罪人员通过故意增加犯罪环节、延长犯罪链条,进一步加大资金监测、追踪和穿透的难度。犯罪人员利用监管规则或者行业监管“缝隙”实施违法犯罪、对金融手段和非金融手段的混合使用等,加大了犯罪识别难度,并试图逐渐形成自循环的犯罪闭环。

  检方表示,金融领域法律供给需进一步增强,监管规则亟需完善和明晰。中国对“虚拟币”一直保持强监管的监管态势,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刑事司法对相关犯罪活动定位难、存证取证难与涉案资金流向监测难等现实问题。白皮书显示,针对涉案“虚拟币”的强制措施、审计评估、价值认定、处置执行等存在争议。

  检方表示,金融领域监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非法金融活动识别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警惕金融创新易被金融犯罪利用、普惠金融等 重点领域政策红利被违法犯罪分子滥用,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控机制不足和从业人员非法执业等现象。

  黑灰产业链卷入金融从业人员,掌握资金和业务优势的外部居间力量可能“反噬”金融机构。在检方当日披露的数起操纵证券市场案件中,金融机构投资经理以管理的金融机构自营资金或者公募基金资金,为操纵市场犯罪人员提供“锁仓”服务,甚至接盘被操纵的股票。

  黄平县发布的倡议书也称,在这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现号召全县各社会家庭或个人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回赠家中余药,切实帮助全县同胞特别是农村群众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疫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记者12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日前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指出,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

  中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国元首亲自关心和推动中巴关系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亲署函中表示高度重视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愿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引领和推动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卢拉总统则表示期待率团访华,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推动巴中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巴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连续13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地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投资目的国。双方在基础设施、农牧业、能矿、电力、汽车制造等传统领域积累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巴务实合作在不断拉紧两国利益纽带的同时,也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悉,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发〔2021〕69号),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验收工作。经材料审核、实地暗访和专家评审等工作程序,确定了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

陈弘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