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者:中马建交五十年 合作成果丰硕潜力巨大 | 世界观

来源: 格隆汇
2024-06-01 21:10:26

  中新网5月31日电(王高飞) 2024年5月31日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纪念日。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成立后首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2013年,中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50年风雨与共,两国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能源及基建合作等方面百花齐放,成果显著。

  对此,中新网采访了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经济友好协会秘书长邱国平,细数中马两国过去取得的合作成果,共同展望未来两国合作的新篇章。

  共建“一带一路” 多领域合 作全面开花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马来西亚已积极参与共建并从中获益,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还是人文交流、教育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就。”邱国平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中国开展基建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马来西亚得以推进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两个产业园区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发展,还吸引了大量投资,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此外,邱国平还介绍,“中马合作的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作为连接马来西亚西部与东部的关键交通项目,将极大地提升马来西亚的物流效率,缩短东西马之间的旅行时间,进而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互补和平衡发展。”

  在中马贸易和投资往来方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能源、建筑、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这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也为马来西亚企业提供了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例如,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和橡胶等传统出口产品得以更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也在马来西亚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外,中马两国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多所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马来西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互派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这种人才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中马共谋区域发展 新质生产力将惠及东盟及世界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其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不仅惠及马来西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互联互通及经济全球化也有重要意义。

  邱国平说,“一带一路”极大地促进了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区域内的物流更为高效,经济活动更为活跃,有助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尤其是在铁路、港口和电信网络建设方面的专长,对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具有重要价值。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升级,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的传统出口产品,如农产品、原材料和旅游服务,将有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此外,邱国平认为中国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中马合作新领域以及东盟和全球经济格局、贸易体系带来了显著变革。“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绿色能源和生物科技等领域,中国新质生产力为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发展提供了诸多合作机会。如在高科技领域,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中国的新兴市场需求也将为马来西亚及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新的出口增长点,如健康食品、生态旅游和数字内容产品等。”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 中马未来合作潜力巨大

  邱国平认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中马两国在高科技、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马来西亚则在半导体、生物科技和清洁能源领域具有优势。两国可以在这些领域加强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共同探索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机遇。

  “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马合作的重点,特别是在交通网络、能源设施及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两国可以合作开发新的项目,如高速铁路、港口升级以及5G网络建设等。这些项目不仅能够促进人员与货物的流通,还将为两国经济带来长期的增长动力。

  其次是绿色能源与环境保护方面,马来西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双方在绿色能源项目上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可以共同开展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项目,推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应对。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也是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马两国可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加强合作。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创新孵化器,可以实现共享资源,加速技术开发和应用。

  教育和文化是民心相通、深化友谊的重要途径。未来,中马可以扩大学生和教师交换项目,共同设立专业研究机构,不仅能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培养两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还能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科技创新互鉴。”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站在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历史节点上,邱国平说,“其实中马建交50周年不仅是回顾过去合作成就的时刻,更是展望未来合作潜力的契机。通过深化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加强教育合作及旅游合作,中马两国可以共同面对新的全球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些合作不仅有益于中马两国,也将对整个东盟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文案:王高飞

  制图:王璐瑶

  创意:孟湘君 谷丽萍

  未来一个阶段的中美关系,确实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但也确实要看到,美方有不少小动作。譬如在布林肯访华、耶伦访华的预期之下,又有外媒传出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即将在4月前往台湾地区。

  我总觉得,还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尊重,也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散发出的迷人风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过中国春节,享受中国年味的热闹、喜庆和欢乐。

  “但银行也应该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主动改善服务,而不是对提前还款设置障碍。毕竟相对于短时利润,长期的信用更有价值。如果购房者提前还贷存在违规恶意阻拦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向银保监会进行申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王蓬博说。

  1月27日,辽宁发布《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政策提出,鼓励合理住房消费。<strong>鼓励二手房交易与新建商品房销售享受同等补贴支持政策</strong>。落实非住宅类商品房去库存支持政策,对购买非住宅商品房实际用于居住用途且为首套刚需的,水电气暖等收费价格参照住宅标准执行。

  这部戏是想讲中国20年社会变革,希望从人带出来。警匪故事肯定是最极致、最好看的方式。确实是想描摹这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基层社会生态,老百姓环境的生态,包括权力生态。我希望京海能成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缩影,把中国20年里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社会变革,用警匪这样一个最成熟的方式给讲出来,这是一点儿小野心。

  <strong>(十五)实现公共服务提标扩面。</strong>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完成后,符合当地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按照当地政策给予保障。在安置区配套建设完善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就近入园需要,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支持安置区周边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强化教师配备,加大紧缺学科专职教师补充力度。支持万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远程医疗、派驻、巡诊、轮岗等服务方式。支持人口规模较大的安置区建设托育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等,适度建设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设施。支持安置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王哲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