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试用期不是“白用期”|毕业季就业季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4 08:11:47

  文/诸葛瑞鑫

  又是一年毕业季,许多初入职场的新人可能正经历试用期。作为 大多数工作的开始,试用期究竟有多长?如何顺利度过试用期?

  国是君总结了一份试用期“避坑”指南。

  在职场中,不论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求职者,通常在每份新工作开始时都会经历一个试用期。但是,约定试用期须满足什么条件呢?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张森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试用期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之后约定的,约定的试用期须满足《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才能成立。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而没有正式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不成立。

  那试用期有时间限制吗?有!记住“126”这三个数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6: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由此可见,试用期的期限是根据劳动合同期限决定的,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可不可以连续约定试用期呢?

  答案是不可以。张森表示,根据该条第二款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另外需要提醒劳动者注意的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常见的“坑”有哪些?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在劳动过程中遇到以下争议和“陷阱”的时候到底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问: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内不为员工缴纳社保吗?

  答:不可以。

  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洪江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因此,试用期间也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有权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享受社会保险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这些权利不因试用期的身份而被限制。

  问:用人单位想要延长试用期合理吗?

  答:违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由此可见,用人单位若违背劳动者意愿想要延长试用期是违法的。李洪江举例称,此前已有相关案例((2023)京民再132号)结果表明,北京高院认为,用人单位二次试用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应按法律规定以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支付赔偿金。

  问:试用期快结束时,员工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被辞退怎么办?

  答:需举证。

  李洪江解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在劳动者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见,若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承担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

  张森也指出,要注意入职时用人单位是否公示了录用条件,试用期结束后是否进行考核,如果没有公示考核条件、标准,试用期结束后也没进行考核就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者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试用期工资怎么定?

  不得低于80%!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李洪江表示,若工资标准不达标,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足。“若工资未达到上述条件的,首先需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等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收集好证据后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举报。”张森亦提醒。

  试用期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是一个双向选择和评估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白用期”或“挡箭牌”。

  记者追过去确认,两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其实不敢放水,我们也是没办法,按道理这里是不让下来的,人太多拦不住,你看边上都裂了。”

  谢夫留科夫表示,“悲剧发生后,该部队的指挥人员和军官、初级指战员和其他部队的军人立即采取了一切可用的措施抢救伤员。他们进行了急救,将伤员送到医疗机构。不幸的是,在清除钢混废墟的过程中,俄军死亡人数上升至89人,包括副团长巴丘林中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4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4日消息,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

  2022年9月26日,中国工程院的13名院士来到蒿枝坝村,一起见证了朱有勇团队水稻旱种的新成果:405亩旱地种植杂交水稻获得了第一季丰收。

  主板(深市主板、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合计70家,同比减少50家,募资金额合计1387亿元,同比减少460亿元。

  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也预计,未来高能源价格将成为新常态。他基于此建议,德国需要一个“无偏见的”能源政策,以保证工业的发展。“德国国内的石油天然气水力压裂法以及核能应该与可再生能源一起被考虑在能源组合中。德国的天然气和石油产量一直在下降,其中一点主要原因是非常规的水力压裂法被禁止,而且自然保护法规让新的钻探许可很难获得。”他直言,“(水力压裂法)禁令应该取消。”德国从2017年起出于环保原因禁止了水力压裂法,但由于眼下的能源危机,越来越多人士呼吁重新考虑水力压裂法来开采德国本国天然气。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也表示,德国天然气消费者2023年仍要忍受高气价。随着德国按计划建成必要基础设施以替代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哈贝克希望天然气价格今年年底逐步回落,不过可能仍然无法回落至2021年水平以下。

吴怡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