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1 16:53:11

  《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 张馨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1月28日,就在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衢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暨乡镇党委书记交流会。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在会上表示,全局看开局,开局即决战。该市各地各部门要将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抢”字上,打赢第一仗、延续好势头,合力夺取“开门红”。

  《通报》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财产保险公司涉及理赔纠纷投诉9805件,占财产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80.35%;销售纠纷投诉851件,占比6.97%。财产保险公司涉及机动车辆保险纠纷投诉5333件,占财产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43.70%;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3334件,占比27.32%。

  比如2021年4月29日,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武汉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要求飞行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飞行资质并完成实名登记,并依法向军民航空管部门提出空域申请、申报飞行计划、通报飞行动态,同步向公安机关的报备。同时,明确了机场、军事禁区、铁路轨道交通、公园游乐场、繁华街道广场等禁飞区。

  “今年三亚的旅游业肯定是一个丰收年。”在三亚经营游艇旅游业务的一名企业主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宁波人社部门还创新村级劳务经纪人等模式,以“老乡带老乡”等多种方式吸引劳动力。

  说到剧中喜剧氛围的营造,不得不提贾冰饰演的黑老大徐江。

林宛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