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星”:难忘故事镌刻“科教报国”基因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1 09:20:17

欧美熟妇网「すぐわかるわよ。ギターケース持った中年女なんてそんなにいないから」  <strong>【透视】美媒:美国枪击案频发,亚裔质疑能否安全生活</strong>c15rntO-tVk8J1z7dHcjd1-“中国科大星”:难忘故事镌刻“科教报国”基因

  中新网合肥1月2日电 (刘爱华 李楠)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些以中国大学、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如“中华星”“袁隆平星”“屠呦呦星”,还有中国科大人耳熟能详的“中国科大星”“钱学森星”“严济慈星”“郭永怀星”“李佩星”……

  小行星是宇宙中的一种天体,不仅有别于行星,与彗星、卫星也不同,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绕着太阳运动。小行星也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国际天文学界,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一旦获得国际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是一项被世界公认的殊荣,是与日月同辉、天地共存的永志性纪念。

  这项荣誉一般只授予对国家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如今,在无垠的太空中,有120多颗以我国杰出人物、大学、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其中,我国内地已有20多所高校拥有“专属小行星”,比如“北京大学星”“南京大学星”“中国科大星”。

  在浩瀚宇宙中的“中国科大星”,它的背后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镌刻着“科教报国”基因。

  1996年9月20日,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兴隆观测站发现一颗小行星。2007年1月,经国家天文台研究决定,将这颗永久编号19298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并向国际组织提出申请。

  2007年4月2日,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将第1929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中国科大星”的命名,是献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十华诞的特殊礼物。2008年9月20日,中国科大五十周年校庆当天,该校在郭沫若广场举行“中国科大星”纪念碑揭幕仪式。

  如今,“中国科大星”纪念碑静静地 伫立在郭沫若广场上,碑面以斜三十度角的姿势仰望星空,遥对浩瀚苍穹,仿佛发去来自遥远地球的问候。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1958年,中国科大为“两弹一星”事业应运而生。65年来,光阴流转,一代代中国科大人将“两弹一星”精神永久地镌刻进“科教报国”的基因,在探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坚守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接力奔跑、初心如一。

  下一站,逐梦星辰大海。(完)

  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应当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要做破坏地区国家间相互信任、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完)

  中方再次敦促日方正视各方合理关切,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严格监督,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各国民众健康权益。在同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和有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前,日方不得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完)

  今年25岁的木村隆来自大分县农村,他非常愿意和《环球时报》记者分享日本“Z世代”对中国的看法。木村隆说,2008年看北京奥运会的比赛让他认识了中国,尽管那时他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木村隆看到一个和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中国——中国并不是一些日本老人和他描述的那样贫穷。特别是最近一些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受到全球年轻人的喜爱,他们打开手机便可看到一个丰富立体的中国。对超四成日本“Z世代”对华抱有好感这样的民调,木村隆并没有预料到。他坦言,确实身边有一些同龄人对中国的某一方面感兴趣,这或许是他们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原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