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来了,红利真的高估了吗?有人饥不择食…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4 10:26:05

  望京博格投基

  最近三年:

  若考虑成分股分红,沪深300收益指数跌27.84%,中证红利收益指数涨24.67%,两者相差了52.51%;

  近三年红利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而且还是赚钱的,很多投资者也想去买红利策略,但是又担心重蹈2021年追涨股票基金之后巨亏的覆辙,大家都谨慎起来。

  基金经理们关于红利是否高估也都吵起来了。

  博格今天写篇文章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债券收益=价差收益+利息收益。

  在半年时间维度里面,对于短债而言利息收益占大头,对于长债而言价差收益 占大头;

  股票收益=价差收益+股息收益

  由于股票相当于不用还本金的负债,而且这个负债股息也是可有可无、可高可低的,股票投资收益绝大部分来源价差收益。

  一、对于价值投资而言,红利绝对高估了

  价值投资者都是在股票低估的时候买入,在高估的时候卖出,收益主要来源价差,而非股息。例如对博格而言,长期投资想翻倍唯有通过“低买高卖”赚取价差才能实现。

  相对中证红利而言,沪深300过去三年的跌幅更大,如果市场好起来上涨的弹性也更大,想要赚更多的价差收益,沪深300指数倍率更高。

  再进一步,买红利真不如买已经跌了很多年的生物医药、国防军工、信创芯片啥的,这些都是科技成长股。一旦市场好转,涨幅最大的大概率是这些给人有想象空间的科创成长股。

  也有人说,你看中证红利市盈率目前为7.08,处于最近十年较低的位置。

  博格觉得这个参考意义也不大,中证红利中有20%能源股票,具体就是石油煤炭,这些企业都是在股价最高的时候市盈率最低,在股价最低的时候市盈率最高。

  例如,煤炭企业,煤炭生产成本是固定的,煤炭价格越高它们利润越高,通常股价涨的没有煤炭价格多,结果就是利润增长速度比股价快,根据市盈率=盈利/股价,分子涨的比分母快,结果就是在盈利最高的时候股价最高且市盈率最低;煤炭价格越低它们利润越低,有时候煤炭价格低于煤炭生产成本时候,煤炭企业股价都在底部了,但是利润还是负的,市盈率啥的都没法看。

  回顾一下,股票收益=价差收益+股息收益。

  结论,对于想赚价差收益的价值投资者而言,红利妥妥的高估了。他们未来能提供稳定分红就不错了,别指望他们股价能涨到天上去。

  二、赚股息的投资者,红利的吸引力依旧

  对于追求稳健利息的投资者而言,过去有年化8%左右的信托可以买,再不行还有年化6%的企业债可以买,再不行还有年化利率4%的国债可以买。

  看看现在,信托都暴雷了没得买了,企业债很多都违约了,没违约的利率也都降低3%以内了,30年期国债利率都低到2.57%了。

  追求稳健利息的投资者真没得啥可以买了,他们已经饥不择食开始买红利产品了,把股息当票息吃了。

  博格给大家回顾了红利指数的数据。

  2020年6月

  30年国债利率是4.00%,红利策略股息率是5.00%,两者仅相差1%,考虑到股票波动性,红利策略承担了市场风险,但收益也没高多少。

  这个结果就导致例如险资这样的长期资金更愿意配置30年期国债。

  2022年6月

  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30年国债利率下降到3.00%,红利策略的股息率提升到6.00%,两者相差3.00%,长期资金们也开始重新衡量风险与收益了,长期机构资金开始加仓红利策略了。

  2024年6月

  30年国债利率下降到2.57%,红利策略的股息率下降到5.20%,两者相差2.6%,长期机构资金继续加仓红利。

  如果未来国债利率进一步下降,红利指数股息率还远高于国债利率的话,对于追求稳健利息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依旧。

  如果未来国债利率走高或者市场资金风险偏好转变,红利的吸引力下降的话,红利指数也会回调。

  博格定期更新指数股息率数据:

  我们将定期更新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数据,关注博格不挨刀。

  统计数据不易,大家点赞支持。

  买了纯债汉堡张大姐,问我是不是也应该买点红利汉堡。博格说红利汉堡股息不错,但是市场也有波动(亏损),张大姐听后就先买了一点点,说等红利回调了再多买点。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他认为,《坪上村传》为一个村庄立传,写法上是有特殊性的,作为一部小说整体上具有虚构品格,但是同时也有非虚构的品格。它是一部面向过去,也面向现在和面向未来的作品。

  “过年吃了一桌子大鱼大肉,再来一盘清甜的缅甸西瓜,尤为解腻。”在畹町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长合水果交易市场内,中缅“西瓜代办”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告诉记者,冬季,中国市场特别是北方市场尤为喜欢来自缅甸的西瓜。

  该文提及,2024在即,农历年后将进入民进党内厮杀期,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初选暗潮汹涌。

  在主题为《媒体在全球抗疫中的责任和力量》论坛上,多国记者就新冠疫情中的媒体责任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论文通讯作者、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戈帕尔·穆拉里(Gopal Murali)和合作者一起,利用对1950-2099年极端热事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预测,模拟了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约33600种陆地脊椎动物对极端热事件的暴露情况。他们预计,在高排放情景下(升温预计达4.4°C),41%的物种在它们分布的至少一半陆地区域内会经历极端热事件。这一比例在中高排放(升温接近3.6°C)和低排放(升温控制在1.8°C以内)情景下分别为28.8%和6.1%。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51/7897195612886652403.jpg" alt="" />

卢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