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研讨会昆明开幕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02 04:26:09

  中新网昆明11月4日电 (陈静)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研讨会4日在昆明开幕。来自中国、比利时、丹麦、日本、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的诗人、作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文学论坛、学术讲座、诗歌朗诵等活动,进行文明的对话、文学的交流。

  于坚是中国“第三代诗歌”代表性人物,出版诗集、文集40余本及摄影集等,作品被翻译为俄、英、德、意、法、韩、日等近20种语言。于坚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该校前身为抗战时期设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于坚介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创建的现代文坛随“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成立而南迁。许多文学大师和年轻作者转移到这里继续写作。在敌寇的炮火下,“西南联大”一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核心写作营地,杰作灿烂。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诞生了诗人王佐良命名的“昆明现代派”,“昆明现代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赓续西南联大优秀传统,十年前在昆明创办了“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迄今已经举办了三届。中国诗人舒婷、韩东,作家马原、苏童,美国诗人罗恩·帕吉特,法国诗人德吉、穆沙,德国汉学家顾彬,印度诗人拉蒂·萨蒂娜等曾参会。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研讨会吸引了7国诗人、作家、学者、读者参与,11月4日至7日将举办开幕式、文学论坛、学术讲座、作品朗诵会、共植友谊树、于坚摄影展、于坚纪录片《碧色车站》放映等,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于坚表示,文在中国一直是一种持久的、深邃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文明”一词汉语独有,文明,就是以文照亮,通过文来超越人被抛入世界的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接下来的几天,各国诗人、作家、学者将与读者们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文在我们时代的意义。

  “我无法回答‘诗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但若能保持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就会成为写作的源泉。”日本诗人平田俊子(Hirata Toshiko)在当天的“诗人何为?”文学论坛中说,非常高兴能来中国参加如此盛大的文学盛宴,期待与更多诗人共同深入探讨,收获关于诗的意义,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完)

  冀国强向广大台胞台商致以新春祝福。他指出,祖国大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广大台胞台商更好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广大在津台胞台商牢牢把握历史大势,放眼未来,坚定信心,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交流的正确道路上勇担责任。同时希望市台企协会及新成立的“天津台商津友会”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在津台资企业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把天津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合作空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细化吸引外资配套举措,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

  “随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温彬表示,年初信贷高增下,后续韧性仍需观察。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我是一名中学生,请问需要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以后才能加入大国重器的研发或者成为一名操作员?”电影播出后,徐工集团官方微博收到很多这样的留言。大国制造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带给了青年人更多自信,也因此拉近了和青年人之间的距离,技能人才成了被追逐的星。

  “在我们绥德,到了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扫窑、糊窗、贴窗花、挂灯笼、贴对联,会剪纸的巧妇们整天忙个不停,不仅要给自家剪,还要给邻里亲戚们剪。”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曹毛女边介绍边剪纸,说话间,已经剪出了一幅《蛇盘兔》的新作品。

  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新形势下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有助于提升服务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范鹏辉说。

周礼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