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开馆 举办首展成立联合体

来源: 红山网
2024-05-31 01:29:45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4年5月30日是中国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当天在北 京正式开馆,向公众开放并举办首展活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也同步成立。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举办的“庆祝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活动”上,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接受采集的科学家代表颁发捐赠入藏证书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主持活动。

  万钢表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许身家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镌刻下不朽的印记,也积累沉淀、孕育形成了宝贵的科学家精神。时代在变,但科学家精神的初心永恒。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推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策源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杭义洪,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分别致辞。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致力于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入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来获得的500余位科学家的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视频资料47万分钟、音频资料56万分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库。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活动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策展内容互相补充和呼应,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方米。主展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为基础,共展示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以不同视角全面展示中国科学家的风采,充分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高峰,取得的辉煌科技成就和伟大精神品格。

  5个专题展览包括“许身国威壮河山——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专题展、“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一)”、“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出版二十周年专题展”、“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专题展。

  庆祝活动上,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也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等66家单位成为首批成员。据了解,该联合体旨在创建科技界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为各成员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共同开展藏品征集、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巡展宣传等联合行动。(完)

  □ 本报记者 张守坤 文丽娟

  自那时开始,希望工程受到更广泛关注。希望工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是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个人命运也因此改变。

  本次通知鼓励银行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更好满足企业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需求;因企施策,增强优质企业、首办户、中小微企业等主体获得感,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发挥带动作用。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107国道广深公路是深圳市西出往粤西方向的一个主要通道,春运期间客运车流量较大,洪桥头是深圳唯一一个省级春运执勤点。

  除了主题各异,《中国奇谭》展现了“花式技能点”,例如三维动画、剪纸定格动画、偶片定格动画、三渲二动画等。

  光筛选种质不够,还得改良土壤。为此,科研人员探索出一套以综合排灌系统、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础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通过地下传感器感知温度、碱度、生长态势等信息,并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通过AI和专家诊断系统,智能调控土壤盐碱度及水肥释放,让土壤和作物都‘活’起来。”万吉丽说。

林丽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