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取得哪些成效?国家卫健委解读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13 18:00:35

视频:国家卫健委: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来源:中国新闻网

  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同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发挥医改的牵头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的改革协同,推动医改取得新的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表示。

  庄宁介绍,在医疗方面,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据统计,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平均较建设前下降了约3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工作,整合优化资源,探索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保方面,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 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医药方面,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努力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我们将以地市为单位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让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庄宁强调。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大幅缩短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介绍,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完善疾控工作稳定的投入机制。“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累计安排131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小时。

  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通过合理布点、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状态。麻疹、乙脑、流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方面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杨金瑞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于2021年印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重点在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以及文化引导等方面积极推动完善生育支持措施。

  全国工商联将把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助力民营企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助力企业“爬坡过坎”,不仅要“缓一缓”,更要“扶一扶”。对此,2022年人社部升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升级亮点如下: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疫情最严峻、病毒最凶恶时期,调集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努力保护每一位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年来,中国有效应对疫情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

  在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热情升温的同时,实际操作中,因股权授予折扣过低、解锁条件不合理、董监高认购份额较大等问题,也引来不少争议。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兼并重组成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绿色发展能力上来看,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超低排放水平不足,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术、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要调整冶炼的用能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加快以氢冶金为代表的低碳冶金技术变革;有序发展可以大幅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同时降低污染的电炉短流程工艺技术,不断提升行业的绿色发展能力。

陈俊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