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 | 饮食)云南汽锅鸡:最本味 扶正气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3 07:40:03

  中新社昆明2月16日电 题:云南汽锅鸡:最本味 扶正气

  作者 陈静

  正月初七,家住云南昆明的邱 天一家三口陪同父母、外婆四代人,预定了主营汽锅鸡的福照楼餐厅。在她80多岁的外婆眼中,每年春节家人齐聚一堂,那一碗滋补鲜香的汽锅鸡汤,是家宴中必不可少的菜肴。

  不加一滴水却能烹制一锅鲜汤的汽锅鸡,曾被资深“吃货”汪曾祺称为“最存鸡之本味”。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海拔高差逾6600米,世居26个民族。极端复杂多样的气候孕育了“取之不尽”的山珍野味,以及烹制出的各种特色美食。而配料、做法极简的汽锅鸡,却以一抹清香稳居“C位”。

  开宴时,汽锅鸡陶盖一掀,即刻热汽扑面、香溢四座,舀至碗中,鸡肉滑嫩,汤鲜味美。据传清乾隆年间,安府(今建水县)福德居厨师杨沥独家创制了建水紫陶汽锅,并运用蒸汽烹饪法研制了汽锅鸡,后成为滇中名菜,流传至今。

  将鸡块、生姜、胡椒、小葱、精盐放入汽锅中,把汽锅置于放满水的蒸锅上,用纱布将汽锅隙缝堵上以免漏汽,再放到火上煮。水开后,蒸汽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不断回环,将鸡逐渐蒸熟,并在锅内聚集转化为汤汁。3至4小时后,捞去葱姜,连锅带汤端上餐桌。锅内鸡肉耙而不烂,用筷一拨就“骨肉分离”,鸡汤鲜香浓郁,回味无穷。

  因汽锅鸡调料极少,做法简单,对原材料和器具就尤为讲究。比如鸡,不能太小,否则蒸汽烹制数小时,汤未够肉已散;鸡太老则肉质太硬,太肥则寡淡无味。最终,“鸡极肥而有味”的武定鸡成为首选,据《新纂云南通志》载,“武定鸡为全省优著,明末即驰名全滇”。

  烹饪“汽锅鸡”所用的建水陶汽锅更是大有来头。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用其制作的汽锅透气性好,既利于长时间保温,又能使热量均匀分布。在烹饪加压过程中,锅体可以让部分气体逸出,而不至于压力过大引起炸裂。

  由于蒸汽谐音正气,云南以汽锅鸡为招牌菜的餐馆多悬挂“培养正气”的牌匾。“过去昆明人一说:‘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听话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汽锅鸡。”汪曾祺回忆在昆明就读西南联大时曾写道,“走进‘培养正气’,不似走进别家饭馆,五味混杂,只是清清纯纯,一片鸡香。”

  细细考究,所谓“培养正气”含义有二。一是扶正体内元气,属医学范畴,云南百姓至今仍有产后或病后食用汽锅鸡以恢复元气、抵御病邪的习俗。现下也有在汽锅鸡中添加天麻、虫草、三七等中草药,更加滋补养身。

  二是培养精神层面的浩然正气。抗战时期,大量汽锅一面题写“抗战救国”“抗战胜利”等具有强烈国家民族意识的书法内容,一面绘有象征中华民族气节的竹子、兰花、青松等图案,体现崇礼重道的精神追求。

  如今在昆明市文明街的福照楼餐馆前,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的牌匾高悬门上,店内存有西南联大名人画像、旧书等,右侧扶手形似火腿的火腿椅可将书本置其上以做笔记。

  “福照楼初创于1938年,以汽锅鸡闻名,西南联大1938年迁入昆明,两者有诸多交集。”昆明福照楼汽锅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浩然告诉记者,“我于2002年重拾这个品牌,希望把现代餐饮理念与传统老字号相结合,通过一桌道地的云南菜,让人们了解云南的历史和温度,以及背后的精神和力量。”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汽锅鸡早已成为云南人共同的记忆与乡愁。这一抹“正气”清香,既是云南人对美食本味的质朴追求,更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演绎。(完)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如今泽连斯基派来了曾经担任过战略工业部部长的帕夫洛•里亚比金出使中国。希望随着乌新任驻华大使的到任,能够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乌克兰的友好关系。也有益于俄乌未来的和谈……

  岛内朋友告诉谭主,台湾高铁公司的五家原始企业在联合竞标时,标榜的方案是“台湾当局零出资”,还能获得千亿元新台币的“回报”。

  对于“什么是正常”的提问,王晓东说,“就像北生所模式与国外大部分研究所模式没有本质区别一样,大家不觉得北生所有多么独特,就是一群科学家在好奇心和荣誉驱动下去做自己的事,他们在意的也是中国顶尖的学术水平能产生怎样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自说自话。”

  据报道,从3月底开始,杨飞虎所带的导游团队,就不断接到外地散客咨询,“外地来武汉旅游的家庭非常多,几个家庭一起自驾或者坐高铁而来。”杨飞虎介绍,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仍旧是打卡之地。“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是一票难求,目前五一期间的名额已经全部预约完毕。”

  据当地媒体武汉晚报报道,五一期间,武汉市的导游非常紧俏,团期都已经安排满了。湖北金牌导游杨飞虎介绍,其负责的工作室有100多名导游,五一期间将全员上阵,“我自己都得上阵带团,实在是导游不够用”。

李嘉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