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上市五年首次拟募49亿扩产 研发费用三连增研发人员超5000名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24 09:35:37

国家发改委:9月8日开始投放中央猪肉储备ady防屏蔽手机版,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6月21日晚间,中国广核发布公告,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9亿元,将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6号机组项目。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中国广核上市五年以来首次进行募资。2019年8月,中国广核在深交所IPO,确定本次发行新股50.5亿股,发行价格为2.4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为125.74亿元,是当年A股募资最高纪录。

  作为行业领先者,中国广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截至2023年底,中国广核的研发人员超过5000名。去年,中国广核投入研发费用已经达到了24.2亿元。

  秉持“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中国广核运营能力领先。公司持续与WANO压水堆的全部12项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对比,2023年,公司管理的在运机组有77.47%的指标处于世界前1/4水平(先进水平),有74.69%的指标处于世界前1/10水平(卓越水平)。

  拟募资49亿元

  6月21日晚间,中国广核发布公告,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9亿元,将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6号机组项目。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中国广核管理27台在运核电机组和11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 6台机组)。2023年3月25日,防城港3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2023年7月31日,宁德5、6号机组获得核准。2023年8月26日,陆丰6号机组开始全面建设。2023年12月29日,惠州3、4号机组获得核准。其中,陆丰5、6号机组预计投入运营时间分别为2027年、2028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中国广核上市五年以来首次进行募资。

  中国广核于2014年赴港上市,2019年8月登陆A股市场。

  2019年8月,中国广核在深交所IPO,确定本次发行新股50.5亿股,发行价格为2.49元/股。

  根据发行价格和新股发行数量计算,中国广核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为125.74亿元,是当年A股募资最高纪录,扣除发行费用1.84亿元后,募资净额为123.9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在2019年9月12日,中国广核通过首发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阳江5号、6号机组的建设;2020年3月26日,其再度将首发募集资金80亿元,用于防城港3号、4号机组的建设,此外,中国广核还将1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而上市以来,中国广核业绩表现稳定。

  业绩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8.75亿元、705.85亿元、806.79亿元、828.22亿元,同比增长19.77%、15.95%、14.30%、2.66%,增速呈逐年放缓趋势。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94.66亿元、95.62亿元、97.33亿元、99.65亿元,同比增长8.77%、1.02%、1.78%、2.06%,净利润增速较慢。

  不过,2023年,公司营收825.49亿元,同比下降0.33%;净利润107.25亿元,同比增长7.64%。而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191.82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利润36.04亿元,同比增长3.38%。

  财务方面,2021年—2024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27%、61.39%、60.19%及59.82%,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资产负债结构合理。

  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49.11亿元、313.68亿元、331.2亿元及55.84亿元。公司现金流量正常,具有足够现金流来支付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本息。

  去年研发费用24.2亿

  作为行业领先者,中国广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

  据披露,中国广核专注于发展压水堆技术路线,自 20世纪 80年代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起,公司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自主创新。

  据悉,公司在大亚湾核电站采用的M310反应堆技术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改进(包括16项安全技术改进),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二代改进型CPR1000核电技术;对照国际最新安全标准及最新经验反馈,相继实施了28项和31项安全技术改进,开发形成了具有三代核电主要技术特征的ACPR1000技术。

  同时,公司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是在30多年来我国核电站设计、建设、运营及研发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和人才基础上,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

  截至2023年底,中国广核的研发人员超过5000名。

  而研发费用方面,2020年—2023年,中国广核分别投入15.36亿元、17.53亿元、18.7亿元、24.2亿元。

  目前,中国广核主要产品是电力。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3年1—12月)》,截至2023年 12月31 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 55台,全国商运核电机组上网电量为 4067.09亿千瓦时。其中,2023年,公司管理的核电站的总上网电量为2141.46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上网电量的52.65%。

  2024年一 季度,集团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上网电量约为51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网电量约为39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9%。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广核管理27台在运核电机组和11台在建核电机组(其中包含本公司控股股东委托本公司管理的6台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30568兆瓦和13246兆瓦,占全国在运及在建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3.48%。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核电领域来说,“核安全高于一切”是原则,而中国广核对此十分注重。

  中国广核称,公司持续与WANO压水堆的全部12项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对比,近年来,公司在运核电机组进入世界前1/4水平(先进水平)和前1/10水平(卓越水平)的指标比例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23年,公司管理的在运机组有77.47%的指标处于世界前1/4水平(先进水平),有74.69%的指标处于世界前1/10水平(卓越水平)。能力因子是WANO指标中衡量机组电力产能和可靠性的主要指标,反映核电机组的运行维修的能力。公司管理的在运机组平均能力因子保持较高水平,处于WANO业绩指标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杨红艳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