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31.9%

来源: 南方网
2024-06-20 15:45:30

  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31.9%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经济新方位)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到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和31.9%,民营企业贷款增速较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冲压、焊接、切削……广东江门台山市南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生产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

  “整个行业加快恢复,现在订单量明显增大。”南特公司财务总监甄青苗说,公司此前从佛山的金属制品公司采购了1020吨钢材,由于结算采用账期超3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供应商资金周转效率低,发货速度慢,制约了企业生产。

  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主动帮助企业上线网络供应链金融平台、签发建行“融信”授权,不到半天时间,供应商就收到了170万元“e信通”贷款。“凭借供应链金融优势,这笔贷款利率更优惠,还能大幅缩短账期、加速资金回流。”该分行副行长罗少华说。

  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让生产进程更为顺畅。南特公司已与18家上游供应商签发建行“融信”授权,累计获得贷款超过7000万元,供应链网络得以加速融合,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2023年末,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2024年开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释放政策利好,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振市场信心。数据显示:1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信贷总量持续提升的同时,信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因地制宜,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江西,邮储银行遂川县支行联合相关部门,创新开发金融产品——“遂川三宝贷”,无需抵押、随借随还,单户最高贷款金额300万元。据介绍,该支行累计为当地金橘产业客户投放信贷资金超1亿元,惠及金橘种植户及加工、销售企业150余户。

  金融活水滋润“三农”沃土,有力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23年,我国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全年增加7.43万亿元,同比多增1.21万亿元;至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

  ——减碳增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在山东,为解决乳山湾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贷款缺少抵质押物的问题,工商银行威海分行以海洋碳汇为切入点,将 海水养殖贝类等产生的碳减排量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物,发放5000万元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项目贷款。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加大力度,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获得感。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特点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各地分行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陕西分行开展专项行动,助力青创小微企业发展和在陕青年创新创业;宁夏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贵州分行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精准破解服务难题。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系统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等薄弱环节,体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这一要求。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分别在30%、15%以上,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盘活存量、提升效能,是2024年货币政策的重要发力方向。

  1月25日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2月5日,今年首次降准落地,由此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我们将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其中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上一期下降0.25个百分点。董希淼认为,春节后LPR大幅下降传递出货币政策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将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助力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持续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2024年货币政策将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进一步提升货币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紧扣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社会融资规模是比较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量性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截至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0.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社会融资规模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下一步,要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金融资源,更好实现盘活存量、提升效能的目标。

  吴秋余

  <strong>优化营商环境,要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strong>。好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凝聚信心、推动发展的重要动能,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在少数地方,“推绕拖”“旋转门”“玻璃门”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削弱企业获得感,影响地方发展。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地方干部队伍的能力、作风和精神状态。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向各种损害营商环境、阻碍企业发展的行为“亮剑”,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打通痛点堵点,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的影响力及综合性优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局内人”“主人翁”意识,恪守“亲”“清”政商关系准则,既“亲”而有度,又“清”而有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之责,设身处地为企业办好事、解难事,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而他却带领团队用三年时间的精心准备

  新兵大队组织第二次射击考核,新兵们成绩不理想,一个个垂头丧气。大队长发了火,还点名批评了李佳泽。总结射击体会时,不少新兵写道:就算是为了让排长不再被批评,我也要好好训练。

  “‘其他城市都在调整政策,北京是不是也会变呢?’这种几乎是小业主们的共同心态,所以卖得不多、不真卖,挂出来试试水,价格还标得有些随心所欲。” 而买方也多持观望情绪,成交周期因此被不断拉长。

  北京链家研究院分析师冷会指出,网签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春节假期从业人员休假,网签业务部分暂停;二是网签数据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反映实际市场情况。从主要经纪机构成交情况看,1月上半月二手住房市场恢复态势显著,下半月受春节假期影响成交节奏放缓,1月整体交易规模与2022年春节月份(2022年2月)基本持平。

  袁 勇

王昱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