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独子将不再担任美的集团董事,美的职业经理人接班路线显现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6 23:55:50

  6月14日晚,美的集团发布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公告透露,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没有再成为新一届董事的候选人。

  在过去12年里,何剑锋一直是美的集团的董事。这一变化意味着假使现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未来交接班,可能不会由何剑锋来接替,何享健进一步坚定了美的集团由职业经理人接班的路线。

  美的集团创始人、美的控股董事长何享健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5月30日在美的08空间启动仪式上。当时,陪在何享健身旁的是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副总裁王建国等美的高管,何剑锋没有参与,王建国发表致辞。美的集团的接班人梯队正在逐步显现。

  美的集团新一届非独立董事年轻化

  据公告,美的集团第五届董事会由10名董事组成,其中非独立董事6名、独立董事4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为方洪波、赵军、王建国、伏拥军、顾炎民、管金伟;独立董事候选人为肖耿、许定波、刘俏、邱锂力。上述董事候选人还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他们的任期为三年。

  与第四届董事会相比,美的集团第五届董事会更换了两位非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由三位增至四位并且全部为新晋董事。其中,赵军、管金伟将接替何剑锋和于刚,成为美的集团新晋的非独立董事。56岁的何剑锋是何享健的儿子、盈峰集团董事长,64岁的于刚曾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而48岁的赵军现为美的控股执行总裁、之前任美的集团监事,44岁的管金伟现为美的集团副总裁、楼宇科技总裁。

  美的集团四位独立董事候选人也各有强项。肖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及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兼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等职务;许定波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并担任副教务长;刘俏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邱锂力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何享健今年82岁,他旗下的美的控股目前在美的集团中持股31.12%,为第一大股东。现在美的集团正准备在香港联交所分拆上市。此次美的集团董事会换届显示,美的集团的非独立董事整体更加年轻化,独立董事的力量增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

  职业经理人团队与美的深度捆绑

  事实上,美的集团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公司的利益已经深度捆绑,并且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益分享机制。

  6月14日晚,美的集团还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公告。6月13日,美的集团设立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张斌、徐旻锋、马赤兵担任,他们分别是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事业部总裁、生活电器事业部总裁、微波和清洁事业部总裁。

  截至2024年一季度,方洪波持有美的集团1.17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的1.68%,为美的集团的第四大股东。而美的集团的其他高管也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在公司中持有股票。

  更关键的是,在方洪波之下,美的集团的高管层接班梯队已经逐步显现。在今年5月30日美的08空间启动仪式上,现年48岁的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美的国际总裁王建国发表致辞。他说,08空间的启用是美的全球总部的最后一块拼图,是美的“扎根顺德、走向全球”的重要见证。王建国被外界视为未来方洪波接班人的候选对象之一。

  今年将新晋成为美的集团非独立董事的管金伟也是一位“少壮派”,他现年44岁,曾任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美的国际总裁助理兼东盟区域总经理等职务,现任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总裁。2024年一季度,美的智能建筑科技收入为82亿元,同比增长6%,成为美的集团To B业务中的“领头羊”。

  对于美的集团此次董事会换届的人事新安排,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 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这对美的集团的经营不会有什么影响。关于美的集团的传承,何老板(何享健)可能有新的考虑,但是他们家族始终还是要有潜在的实控人

  “对于何剑锋不再担任美的集团董事一事,这算是企业的一个正常流程。首先是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何剑锋与美的集团会脱离所有的业务关系,同时也并不意味着何剑锋不再参与美的集团相关管理与业务发展事宜。”北京紫檀洞见数据有限公司COO彭煜也向记者分析说,何剑锋布局的不少业务也围绕着家居,他虽然卸任美的集团董事的职务,但是未来他的盈峰集团与美的集团之间还会相互守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学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强化个人防护、短期内实施中小学校线上教学、学前教育机构临时关停等措施。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高韵笙于2023年1月8日2点40分在银川逝世,享年94岁。高韵笙出身梨园世家,父亲高庆奎京剧大师,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创立了我国著名的京剧“高派”表演艺术。

  2022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应对处置方案》,明确了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定点医院储备等要求。

  “看电影,逛街,再吃晚饭……”广州居民李女士和家人来到正佳广场消费。“这是我们两个月以来第一次堂食,比我想象的热闹多了。”李女士说。据订餐平台统计,元旦假期,广州堂食线上交易额环比前一周增长121%。

  三年来,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医疗救治、病原检测、疫苗研发与接种等能力持续提升,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应对能力、救治能力显著增强,防疫屏障更加巩固,为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李纯)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官方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王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