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1 11:17:48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20日在北京表示,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

  当天在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参加过大熊猫年度优化配对繁殖专家论证会的专家,刘定震介绍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情况。

  他介绍,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21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

  刘定震解释道,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 ,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经科学评估,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

  刘定震说:“我也注意到,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或者被克隆的风险。”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11月9日将迎来冲日,届时如果天气晴好,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我国感兴趣的公众可一睹“天王”的“真容”。

  “新兴娱乐方式的快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带来娱乐与社交新体验的同时,也可能给青少年带来消费、社交、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要规范剧本杀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须从源头加强管理,明确著作权版权、内容安全、环境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规范和底线,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管“三管齐下”,促进密室、剧本杀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住房租赁需求的逐步扩大,住房租赁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这也为开发企业、运营企业、装饰装修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需要抓住政策红利和市场发展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陈文静说。

  感染者733、734、735:均为隔离观察人员,现住丰台区。11月8日感染者735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其余感染者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今年3月的新版诊疗方案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的标准时,就规定连续两次核酸Ct值≥35即可,但确诊的标准并未有类似修改。诊疗方案修订要点解释,这是因为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房地产的具体表述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房地产发展指明了方向。

黄家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