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修订法规: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全面免疫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5-31 23:03:28

  中新网南宁5月30日电(陈秋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动物与人的传染病密切相关,据相关研究资料介绍,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条例》在完善合作机制、阻断传播路径、严格易感染动物管理等方面强化了防控措施,从源头上保护人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饲养犬只等宠物的人越来越多,犬只伤人事件频发,狂犬病防疫也备受民众关注,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条例》明确广西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全面免疫。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其饲养的犬只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对犬只实施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免疫接种情况。

  《条例》结合宠物犬主要集中在城区饲养等特点实际,明确城市建成区以及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内饲养犬只实行登记制度。同时,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农村地区饲养犬只的防疫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

  《条例》结合广西布鲁氏菌病防控成效和实践,提出禁止免疫病种的规定。《条例》强化牛羊等活体动物调运管理,增加了对输入广西的非种用、非乳用牛羊到达目的地后继续饲养,应当进行隔离观察的制度,以降低牛羊布鲁氏菌病等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同时,广西提出加强主管部门间合作,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合作机制。《条例》规定卫生健康和农业农村、野生动物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合作机制,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时互通相关信息,并按照各自职责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共同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野生动物、畜禽间 的传播及向人类的传染。(完)

  ——打着“民主”幌子,企图倚美壮胆、求援。赖清德鼓吹要“与世界民主国家建立更强健的伙伴关系”,继续渲染“大陆威胁”。他玩弄的是民进党一贯的假民主、真“台独”把戏,意在贴靠美西方反华势力,为其挑衅大陆寻求保护伞。同时,面对岛内社会对明年选举愈加聚焦于“战争与和平”的抉择,赖感受到压力,企图通过制造“民主与专制”的选项来转移焦点。

  董云虎与姜杰亦存在工作交集。2011年12月至2015年7月,董云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间,姜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两人存在两年的工作交集。

  ——空谈“捍卫两岸现状”,表里不一,自相矛盾。赖清德声称“不排除在对等、尊严且没有先决条件下,与对岸展开对话”,岛内舆论直批“荒谬可笑”。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嘴上念着“维持现状”的经,实际上始终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政治基础,大搞“台独”分裂,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公然宣扬“两国论”,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是台海现状的真正破坏者。这是任何粉饰狡辩都掩盖不了的事实。

  通常在热退后出现皮疹和或黏膜疹等病变,但有些病例病变可能出现在前驱期或全身症状之前。皮疹可单个或多个,通常皮疹经过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阶段,不同阶段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猴痘病变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直肠、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猴痘病程约2-4周。大多数病例为自限性疾病,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低下人群。2022年,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约0.1%。与既往疫情(1970年至2021年)相比,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病例中,大多数临床表现较轻,有些没有前驱症状、皮疹少或没有皮疹,更多地出现生殖器、肛门及肛门直肠黏膜病变,可发生腮腺炎、龟头炎、尿潴留和直肠炎等,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广泛的坏死性病变,可累及多器官,死亡病例占报告病例约0.1%,主要为既往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预警显示:7日20时至8日20时,凉山州西昌、冕宁、喜德、越西、昭觉、美姑、金阳、雷波、布拖、普格、宁南、德昌、盐源、木里、甘洛、会理,攀枝花市盐边、米易,甘孜州九龙,雅安市石棉,乐山市马边、峨边,宜宾市屏山,泸州市叙永、古蔺等25个县(市、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这也将是克里就任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以来第三次访华。今年1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还同克里举行视频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后续将进一步保持沟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蔡志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