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力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较强韧性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05 16:31:11

记者 辛圆

编辑|刘海川

  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在火热推进中。最近一段时间,江苏、青海、上海等地密集发布政策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各地也在文件中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分析师表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既有利于拉动制造业投资,扩大内需,同时能够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5月31日发布消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提到,到2027年,实现本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规模累计达2000亿元,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6月3日联合印发《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15%以上,重点行业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左右,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

  上述方案还提到,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同一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72.1%、77%,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8%,省级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园区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除上述地区,5月以来,唐山、徐州、青岛、日照等地区也相继发布相关文件,宣布实施一系列行动,以工业设备更新 推动制造业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工业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拉动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从而有效对冲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可以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体现了兼顾短期逆周期调控和夯实中长期经济发展基础的政策取向。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各地也在文件中明确提及相关奖励和补贴政策。

  江苏省提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银行机构单列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信贷计划,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上海市提到,对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重大研发项目,放宽新增投资额度及支持比例,支持比例最高为项目新增投资的30%,支持金额原则上不高于1亿元。鼓励以用促研,对采购使用本市重点软件产品的用户单位,按照软件销售金额予以一定补贴。

  广州市也提到,提前储备一批高质量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相关资金支持。强化市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功能,对企业购置新设备和增建厂房等,通过奖励、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责任编辑:许艾伦

  真相 实际上,在病毒进入人体的这一刻,人体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高峰,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机体就不具备保护力。此时如果真的有病毒再进入体内,能够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阶段。

  2023年就业形势如何?将采取哪些举措稳就业?怎样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据了解,马斯克财富的主要来源于持有的特斯拉股票,然而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特斯拉的股票市值已经缩水了约65%。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胡迟认为,下一步,国有企业要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要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要进一步向重要基础行业和优势领域集中,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些年,腾讯、京东、小米等大厂常常斥资上亿元进行员工股权激励,甚至直接向员工派送股票,壕气十足。员工心满意足,看客心生羡慕,这一股份奖励多被解读为关怀员工,实现利益绑定和共赢的治理方式。

王嘉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