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21件明代人物画名品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7 22:53:10

  中新网香港6月7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专题展览“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第三期共21件珍品日前已亮相,展出时间约3个月。博物馆7日开放展厅予传媒参观及拍摄。

  据悉,此次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作品共分四期展出,每期展出时间约3个月,其中第三期展期为6月5日至9月1日。

  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的绘画收藏中精选了80余套明代人物画名家名作,大体按朝代的早、中、晚期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富丽与野逸”“古意与风雅”“世俗与奇变”,展示宫廷画家、文人画家以及职业画家的艺术成就与创作历程。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研究员蒋方亭表示,中国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和活动为主要内容,故事性鲜明,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生活和精深的思想情趣,历来为大众所喜爱。人物画历史悠久,是比山水、花鸟更早成熟的中国三大画科之一。

  蒋方亭介绍,本期重点展品包括吕文英及吕纪的《竹园寿集图》 、戴进的《洞天问道图》、杜堇的《题竹图》、仇英的《职贡图》,后两画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期展出的珍品还有陈洪绶的《观画图》与崔子忠的《藏云图》。两人大胆革新,发展出夸张变形的人物画新风,时人将他们并称为“南陈北崔”。(完

  对于“什么是正常”的提问,王晓东说,“就像北生所模式与国外大部分研究所模式没有本质区别一样,大家不觉得北生所有多么独特,就是一群科学家在好奇心和荣誉驱动下去做自己的事,他们在意的也是中国顶尖的学术水平能产生怎样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自说自话。”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科研资助体系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绩效为导向的资助体系设计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让科研经费得到最大化利用,“把钱用在刀刃上”。但在一个推崇竞争和排序的科研支持体系中,最后一定会形成“马太效应”,“已经拿到项目的人越拿越多,少数头部科学家经费充足,但还是不停申请经费”,真正应该得到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在成长期却可能被边缘化。

  按照王印的说法,水火箭的原理其实跟真正的火箭一致。舱体主要由饮料瓶衔接而成,把水注入“动力舱”,加入高压,在反冲力的作用下,“水火箭”就能快速升空。

  这种“雇佣军模式”带来的直接副作用是:项目选择方向的失衡和错位。站在科研单位角度,其对主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选择缺乏决定权,自身也没有足够资源布局。“有时单位想上的项目没有被批准,不太想上的反而被批准了,感觉项目能否被批准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所以干脆就把所有想做的、不想做的,着急的、不着急的项目都一口气报上去,看哪个能中。这就是为什么基础研究多年来的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因为选题并不是最好的,只能出小成果,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前述基础研究所所长说。

  肖建春于2000年6月至2006年11月任五常市委书记,后任绥化市委常委、 副市长,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大兴安岭地委书记,黑龙江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等职,2017年3月退休,2017年8月15日通报被查。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某基础研究所所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各类项目来源不一,都有各自管理部门,比如科技部、基金委等。研究所对科学家所在的课题组只有保障义务和财务管理责任,但因为项目不是自己选的,所里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权力对项目任务进行调整,同时也不对项目的缺失或对错负责。

马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