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联储面临艰难的通胀选择,长期国债持有量下降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11 02:46:08

  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本周召开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之前,担心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的债券投资者减少了对较长期美国国债的敞口。美联储可能在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

  市场普遍预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周三将连续第七次会议将基准隔夜利率维持在5.25%-5.50%的区间。在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预计将继续强调宽松倾向,尽管鉴于持续的通胀压力和仍然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他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表现出降息的紧迫性。

  根据LSEG的计算,美国利率期货市场已经降低了对今年政策宽松的预期,目前预计2024年将降息25个基点,最有可能在11月或12月。

  投资者还将关注美联储最新的季度经济预测,包括被称为“点阵图”的利率预测。3月份的最后一张点阵图显示,2024年将有三次降息。市场参与者预计降息幅度将降至两次或一次。

  “我们在美联储会议前减持较长期国债,特别是20- 30年期国债,”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 Plus Fixed Income团队高级投资组合经理Noah Wise表示。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为5700亿美元。

  “这是我们看到更多风险的地方,因为通胀在结构性上更高。经济的服务部门继续比商品部门运行得更热。我们在分析中看到,这些价格变化往往更具粘性。”

  更高的增长和通胀预期通常会引发对长债的抛售,推高这些债券的收益率。

  总体通胀有所缓和,但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是美联储首选的通胀衡量指标,4月份同比上涨2.7%,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4%。

  5月份CPI数据将于周三公布。

  上个月工资通胀也有所上升。截至5月份的12个月中,平均时薪增长0.4%,工资增长4.1%。3.0%-3.5%的年工资增长率被视为符合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全球支付公司Convera的全球宏观策略师Boris Kovacevic表示,有迹象显示,物价压力可能继续升高,因商品通胀已开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再次抬头。

  减少长期押注

  在本周美联储会议召开前,债券投资者一直在期货市场削减期限较长的美国国债的净多头头寸。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基金经理上周将美国10年期国债期货净多头仓位降至1214934口,为约两个月来最低。自5月第一周以来,该期限债券的净多头一直在下降。

  他们还将超多头美国国债期货的净多头限制在724972,为1个半月来最小。自5月14日以来,他们的净多头一直在减少。

  “每个试图投资这些市场的人面临的挑战是,由于收益率曲线的形状,任何长期头寸都是负利差,因为现金利率(货币市场基金)高于5%,而债券收益率低于5%,”Insight Investment北美固定收益主管布兰登·墨菲(Brendan Murphy)说。该公司管理着8253亿 美元的资产。

  “因此,任何时候你延长期限,本质上都是在放弃一些收益。”

  延长期限意味着购买更多的长期资产。

  相比之下,固定收益投资者普遍做多较短期国债,尤其是美国两年期至五年期国债,即所谓的“曲线腹部”,当美联储降息时,这些国债的表现可能优于较长期国债。

  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当周,机构投资者对美国两年期国债期货的净多头增加。这些净多头已经连续两周增加。

  资产管理公司也保持对美国五年期国债期货的净多头,在5月底触及纪录高位,上周略有减少。

  “投资者认为,曲线的前端已经见顶,美联储不需要再次加息。这应该会使前端相对稳定,”Truist Advisory Services固定收益部门董事总经理奇普•休伊表示。

责任编辑:杨淳端

  短暂的休息调整后,王庆可再次拿起冰钎。这一次他有了经验,手稳心更稳,很快就打好一个冰眼。随后,一行人又顶着漫天风雪,沿着冰道继续巡逻……

  按说,在法国这样一个商业竞争充分、经济运行彻底市场化的国家里,小企业主们不会指望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来直接干预经济。他们的习惯思维是,生产成本高了,那就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或者自己想办法消化,不外乎节省支出、薄利多销。政府一旦发补贴,恐怕会招致欧盟其他国家指责其搞不正当竞争。

  其中,今年春节假期,海南省接待游客总人数639.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实现旅游总收入92.98亿元,同比增长23.5%。云南省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同比增长249.4%。

  打造一流影视基地设施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认为,中国已成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区域市场,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将赋予企业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当老人有就医需求而无人陪伴时,陪诊师的出现,为解决独居老人的就医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到不解。“一些网友骂我们就是变相的黄牛。”陪诊师晓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谢淑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