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齐聚辽宁共话文化遗产传承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1 04:34:09

  中新社锦州6月9日电 (李晛)6月9日,一场聚焦文化遗产传承、探寻文明瑰宝的交流活动在辽宁省锦州市举行,海内外考古及文博领域专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不管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地方,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文化不断传承。”当天,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Steve Brown)在“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上表示,澳中两国民众交往和文化交融由来已久,早在1897年,被命名为“龙”的舞龙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小镇巴拉瑞特,这条已经127岁的“龙”,见证了旅澳中国人数从3万多人到60余万人的增长。他说,文化遗产传承对现代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Marcella Festa)表示,考古学在加深人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跨越文化鸿沟以及教育未来一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学还能揭示有关历史和文化的刻板印象或误解,扮演着“挑战和重塑叙事”的角色。例如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就揭示了中原以外的丰富文明,证明了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会有更多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指出,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星斗一样璀璨,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多种不同的文明体系,在发展蔓延的过程中碰撞、汇合和交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与民族融合的大熔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钟栎娜说,辽宁是沟通东北 亚与西方世界的锁钥,还是游牧区和农耕区交汇的地方。厚重的文化来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决定了辽宁的独特价值。到访辽宁可以让海内外朋友看到更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让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鉴。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集体记忆,愿大家一起努力,薪火相传,守护文明之光。”敦煌艺术家常沙娜如是说。(完)

  不仅如此,提到剧中的“高启强”张颂文时,李健云淡风轻地丢下一颗重磅炸弹:二十年前,“高启强”曾经给“李响”上过课。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上海2月8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上海愚园路商业街既是“网红”品牌集聚的打卡地,也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民众在这里“逛吃”之余,还能提高反诈“技能点”。

  <strong>【光明网评】漫评丨“五个一百”:奔赴梦想 创造辉煌</strong>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王永表示,作为疫后在郑州举办的全国性会展活动,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来向外界展现中国疫后经济恢复的蓬勃动力。

  朱凤莲回答有关提问时还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这个基础充分体现了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无论是两会商谈,还是过去国台办与陆委会建立的联系沟通机制,都是具体生动的范例。只要民进党当局认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以实际行动停止谋“独”挑衅和勾连外部势力对抗大陆,两岸对话协商就可以恢复。

  参加接待访问演出的苏联导演科米萨尔热夫斯基,在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俄文版的前言里提到其表演《贵妃醉酒》时的“卧鱼”身段。在他眼中,“卧鱼”已形成“程式”了,舞台现实主义的诗化语言,也可能是程式化、假定性的,是中国戏剧的特色。他说,梅兰芳有一次在欣赏园中花时,无意中做出一个类似“卧鱼”的动作,后在表演《贵妃醉酒》时,引入现实中品花的表情动作,丰富了表演艺术。

聂睿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