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台湾周温州活动 聚焦大健康与暖服务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6 01:47:45

  中新网温州6月15日电(张益聪)近日,2024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分会场暨海峡两岸(温州)大健康产业对接会在温州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大健康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以及温台两地青年等360余人相聚一堂,共叙两岸同胞亲情、共商两岸产业合作发展大计。

  本次活动聚焦“共享融合发展机遇,共创健康产业未来”主题,除举办海峡两岸(温州)大健康产业对接会主体活动外,还联合在温高校和相关部门举办两岸大健康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康体项目洽谈会、康体康育研讨和技能赛事、青年创业创新季、台商台企投资考察洽谈等5场专题配套活动。

  温州是康养之城,大健康产业在此大有可为。活动现场进行了大健康产业经贸交流环节,新签约台商投资合作项目金额近40亿元,涉及健康养老、医疗器械、新能源、人才教育等领域,成为温台合作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

  “我这次签约的项目在温州洞头,投资3亿多元,致力于打造上下游衔接的食品加工产业链集群。”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张宪清表示,温州全力支持大健康产业,食品加工也是其中之一,期待更多台商台胞在温州形成产业集聚力量。

  “我自己在台湾有7年的社区康养经验,希望通过公益力量,以人为本推动社区康养的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台湾社区工作专业人员协会理事长唐亚菁本次进行了温州社区康养领域的调研,对当地社区康养宣导、志愿者活动等印象深刻,让她在温州大健康中看见暖服务。

  不仅如此,本次活动还将“暖服务”延伸至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点滴。以台湾青年在温州创业、就业、生活为例,温州立足海峡两岸台青创客坊和新落成开业的温台融合发展青年创业基地等平台,持续开展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季活动、两岸青年交流研习营、台湾大学生暑期实习等。

  “我们的初衷是帮助台湾青年更好走进温州,但我们更鼓励大家从创客坊走出去,真正融入温州。”温州台青创客坊负责人潘柏铨表示,前一批来温州的台湾青年已经走出创客坊,在温州扎根,他们有的投身大健康领域,有的开民宿酒店,都在温州找到了获得感。

  近年来,温州与台湾两地全方位开展经贸、文旅等领域交流,举办各类交流活动超300场次,参与台胞超过1万人次。今年,温州将以合作周为新起点,开启温台两地交往交融新篇章,并举办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动。

  面向未来,温州将持续加快实施“东引台资”提质增速工程,全力推进海峡两岸(温州)大健康产业园和“台青筑梦家园”建设,为温州对接台湾产业提供先行先试创新平台,并不断推动两岸经 济融合发展。(完)

  从新建商品住宅看,8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2%、0.3%和0.6%,上海环比上涨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二手住宅看,8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环比上涨0.4%,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3%、0.6%和0.2%;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5%和0.4%,降幅均与上月相同。

  为缓解地方债务问题,中央政府曾在2015年后进行了一轮债务置换,通过省级政府发利息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券去置换部分利息较高的城投公司债务。这个措施确实给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喘息空间,但现在看来并没有全面遏制地方债务的进一步增加。

  洪玛奈此访“恰逢其时”,也因为今年是中柬两国携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第十年。“自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柬埔寨就是首批坚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谢莫尼勒说。中柬两国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一带一路”合作树立了样板,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铸就了典范。

  持续的改革动能。从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到深化简政放权,再到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上做加法,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对于英国议会近来讨论的所谓“中国间谍”案以及相关英媒报道,9月15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发布公告,英方炒作的所谓“中国间谍”案完全是无中生有,自导自演。中方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予以强烈谴责。<font>此事表明,英国某些政客已陷入一种令人惊讶的反华妄想症。他们针对中国进行的毫无依据诬蔑指责,是为了掩盖自己在解决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上的无能和败绩,转移公众视线。</font>

  今年五一节后上班第一天,40多名业主集中到蓝光雍锦湾一栋楼房的23层,要求给出二三期的准确复工日期。从上午8时到第二天中午12时,王中伟和区主要领导昼夜守在那里,爬了3趟23楼,最终说服大伙儿从楼里撤出。

沈泰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