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观察全国疾控系统流调大练兵:缩短“赛场”到“战场”距离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1 10:26:22

  为期两天的全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29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6名流调能手同场竞技,最终决出个人前三名、团体前三名等多个奖项。这也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自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国家级竞赛。

  流调能力是疾控机构的关键核心能力,在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视为疾控系统的“看家本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情景模拟到真实案例,从单兵作战到多人协作,这次竞赛既是对全国疾控系统流调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难得的大练兵。

  “本次竞赛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一个现场流行病学专业工作者的职业技能。”谈及竞赛内容设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办公室负责人、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主任马会来介绍说,本次竞赛考核内容十分全面,涉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分析、评估、处置的相关法律规范、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诸多方面。

  在29日进行的团体赛中,来自湖北省、山东省、浙江省、北京市等8个省份的参赛队展开了一场近两个小时的角逐,其中一道以2003年非典疫情为背景的多选题难住了所有选手。疾控专家随即进行现场点评,分析如何判断疾病在潜伏期的传染性。

  “之前我们见到的多是个别的病例,来判断潜伏期。像试题中这种上百个 病例的情况,我们之前很少见到,需要现场来判断。”韩扬告诉记者,本次竞赛开始前,主办方向各省份的疾控中心下发了训练题库。而在当天的团体赛中,虽然有些类型曾在题库中出现,但每一道竞赛题目的内容都是新的。

  考核试题实用也是此次竞赛设置的特点之一。马会来说,以近二十年来非典、甲流等真实案例为背景设置问题,贴近实战、启发思考,体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考题类型也是多种多样,考察参赛选手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28日下午的现场流调技能实操考核中,由群众演员扮演的病例给参赛选手们设置了许多人为障碍,比如不愿配合调查、不说实话、回答不能聚焦主要问题等。韩扬也表示,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形,竞赛内容很贴合实际。

  “以赛促用”也是本次竞赛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全国疾控系统在练兵中增强实战本领,努力缩短从“赛场”到“战场”的距离。

  “虽然我们努力将竞赛内容设置贴近实战,但是竞赛与真正的疫情现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马会来直言,提升从“赛场”到“战场”的转换和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疫情发生时临危不乱,给出科学、及时、有效的防控建议。做到这一点,需要开展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

办好每一场篮球比赛

  河南省新乡市新区小学校长 李克兴: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体验团队的力量,舒缓情绪,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心理课程,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素虹表示,当前,健康越来越受重视,为此,泰国举办了许多运动赛事,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前往观赛、旅游。接下来,泰国旅游部门将会更加细化客群,针对家庭、银发一族、高收入群体等客群,做针对性的市场推介活动。

  2018年,张朝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接过了深圳抛来的橄榄枝,将公司总部从西安搬到深圳。在他看来,“在供应链上,整个华南地区相对全面,在人才供给和营商环境上也更好。西安有自己的母校,我们把更多研发工作放在了那里”。

这是桂西南大石山区

  <strong>他们打着“反华”旗号,背后是各有所图</strong>

简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