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回应利用外资规模波动:未来引资优势显著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23 21:04:09

  伍浩表示,近年来,世界变乱交织、全球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全球跨境投资波动有所加大。今年1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全球投资趋势观察》显示,扣除跨国企业投资中转地因素后,2023年全球跨境投资下降了18%。“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吸引外资规模保持了较好态势。”

  伍浩 说,虽然2023年单纯从数字上,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出现一定程度波动,但从“量”和“质”两方面看,都可以得出更客观结论。

  量上,去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处于历史第三高。质上,中国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37.4%,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引资占比达27.9%,提升1.6个百分点。

  从未来趋势看,伍浩强调,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优势显著、空间广阔。中国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在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将持续释放出巨大需求。同时,中国拥有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能为外商投资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产业配套体系。中国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充足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等,能为外商扩大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创造良好投资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加力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三是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三是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并促进消费。四是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五是持续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注重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

  这天夜里,大潘和团队一起想解决办法,“我们决定,连夜找到另外一套视频采集卡。”彻夜调试后,第二天排练时,导演和演员成功开启了“丝滑配合”。

  浙纺服职院副院长杨威在采访中表示:“将龙头骨干企业、新兴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运行经验迅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和辐射到广大中小企业中,不但帮助学校培养出更多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企业急需人才,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去年11月,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建设项目立项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城南地区将新增一所十二年建制学校。未来,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将由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承办,办学规模为84个教学班,为城南地区新增学位3510个,该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建成。

  从1969年10月1日北京第1条地铁建成通车,到2007年开通5号线,经历了漫长的38年。而从那之后,我的生活与北京的地铁建设,都按下了加速键。不少人仍对北京地铁 “两元廉价时代”记忆犹新。从2007年到2014年,两元就可以“玩转”北京地铁。“北漂”朋友曾对我说,北京交通发达,文化多元,人在这里待久了,视野也变得宽阔了。

<strong>  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strong>

林忠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