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电影和儿童观众互相“找到”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1 09:11: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改革中成长

  2003年12月,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不久后的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儿童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制作和播出,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少年儿童电影发行、放映新路等。20年来,儿童电影在生产创作、宣传发行、放映传播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在顶层设计方面,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通过出政策、拨资金、办节奖等方式,促进儿童电影发展。2004年起,除出台文化产业和电影产业等宏观政策外,《关于资助儿童题材、农村题材影片的实施细则》等专门性政策是优秀儿童影片创作生产的主要保障。1991年以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中有专门的列支,用于资助儿童电影的制作、宣传和发行。中国电影华表奖设“优秀少儿题材影片”,中国电影金鸡奖设“最佳儿童片”,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设“最佳动画片”和“最佳动画短片”,此外还有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等,多方鼓励优秀儿童电影创作。

  在生产创作方面,儿童电影的创作水准随电影业发展大幅提升,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产量持续稳定,保持约50部儿童片、约40部动画片的年产量;出品方除了国有电影制片机构,如生产《小马鞭》的天山电影制片厂、生产中法合拍片《夜莺》的广西电影集团之外,大量民营企业也参与其中;类型求新求变,如“儿童+体育”的纪录片《棒!少年》、故事片《屋顶足球》《会飞的葡萄》,“儿童+科幻”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儿童+动物”的《江米儿》《再见土拨鼠》等;体量上均衡发展,既有大IP、大制作,如动画片《哪吒》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也有原创单本动画,如《茶啊二中》等;人才方面着重培养新人,如霍猛、陈颖心、王丽娜和藏族导演拉华加、蒙古族导演呼可夫、达斡尔族导演彼列杨·明华等。其中,少数民族题材儿童电影的创作尤其令人惊喜,如《小马鞭》《第一次的离别》《旺扎的雨靴》《少年桑吉》《阿莫阿依》等。

  在宣传发行方面,经过多年摸索,儿童电影已构建起城市影院市场、专业化电视频道播出、流媒体点播、公益放映和专题展映等渠道,层次丰富、形式灵活,为大量儿童电影提供了面世的机会和平台。几乎每年都有逾50部儿童电影进入影院,如已公映10部的《熊出没》系列电影是春节档“常青树”。各地也自主开展了儿童电影相关活动,如2010年成立的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是陕西省中小学影视教育服务的抓手;2021年,湖南省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的“光影育人”活动,发挥了影视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此外,专门化的展映活动也是管窥儿童电影发展水平的窗口,如创办于1989年的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已举办5届的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已举办20届的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已举办23届的成都儿童电影周等。

  在放映传播方面,近年来,儿 童电影在市场上屡创佳绩。如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高达50.35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前茅;《熊出没》系列10部影片已成功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罗小黑战记》不仅在国内获得3.15亿元票房,而且在动画强国日本获得5.6亿日元票房,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海外票房纪录。

  使命与挑战并存

  运用优秀影片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是儿童电影的天然使命。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当下的儿童观众与家长而言,儿童电影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电影治疗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艺术治疗形式之一,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尤其重要。一些研究者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上采用了电影作教材,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疗愈心理创伤、促进身心健康等有明确效果。

  相比文字,视觉传达更易于被少儿观众接受。近年来,视觉艺术的高速发展和视频传播环境的日新月异,也使更多的少儿对电影产生了求知欲、参与欲和创作欲。近年来,一些单位举办了面向少年儿童的微电影、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配音比赛,一些中学开办了电影专修课程,更多的少儿拿起手机,运用剪辑设备,开始稚嫩的电影探索。

  2022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0—14岁人口超过2.53亿,少儿观影一般都有家长陪同。这些儿童和家长观众不仅是当下的文化消费生力军,其审美需求也将影响中国大视听产业发展环境和中国文化形态。

  当前,儿童电影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儿童电影与儿童观众及其家长难以相互“找到”。许多儿童电影是低成本的小制作,宣传和发行能力有限,市场竞争能力一般,一些影院很难给儿童电影更多排映空间。而家长和儿童相关信息储备不足,很难主动接触到更多的电影信息。

  此外,少年儿童求知欲强,要学习的课内外知识很多。当前,少年儿童获取知识和提升艺术修养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电影不一定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渠道。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是家长帮助儿童选择电影时需要考虑的。

  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让儿童观众及时、快速地对儿童电影进行反馈,使制片方和创作者得到正向激励,由此提升儿童电影创作质量和生产数量,形成良性循环?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疏通商业放映渠道。让影院有更大动力放映儿童电影,其实质是让影院有更高的上座率。有些影院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一些影院设有专门的儿童影厅,色彩明亮活泼,布置了海洋球、滑梯、气球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设施,影厅外有儿童活动区等个性化服务。还有的影院针对一些儿童影片专门做了主题设计,很受少儿喜爱。江苏等地还推行过凭学生证、中考准考证观影打折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少儿观众。

  二是提升公益放映质量。管理部门将保障中小学生观赏优秀影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对儿童观众而言,校园院线、校园流动数字电影放映、社区公益放映等都是持久有效、辐射力强的观影渠道。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上海市校园电影院线等在解决中小学校园观影瓶颈问题方面先行先试,成效明显,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推广力度。

  三是增加放映附加值。儿童观影与成人不同,他们对影片的理解可能不够充分,但往往对影片背后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因此,片方和影院应勤勉不怠,一起做好分线发行、分众发行工作。专题展映、组织包场、假日折扣等活动,都有助于儿童电影获得更多上映空间。今年上半年,成都、北京的一些影院在排映儿童影片时,专门组织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艺术家导赏,每次都几乎满场。2023年以来,湖南推出“周末一起看电影”活动,请省内作家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长安三万里》等电影并进行映后分享,家长和孩子们反响非常热烈。这些有益尝试值得推广。

  (作者:支菲娜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具体而言,位于场地周围的摄像头会覆盖球员及其动作。这些摄像头是体育场内高精度跟踪系统的一部分,可以监控一些更复杂的指标,比如在不同速度阈值下移动的距离以及最大速度。

威尔士队自然不会认命,他们奋力发起了反击,第81分钟,贝尔在禁区内被对手放倒,裁判给了点球,贝尔霸气打进点球,比分来到了1-1平局。最终,两支球队都获得积分,但是肯定都不满意。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2日凌晨0点整,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A组第1轮第二场比赛展开争夺,非洲冠军塞内加尔队对阵荷兰队。开场之后,荷兰队率先制造威胁,加克波禁区内横传,贝尔温包抄没有到位,不然就能取得进球。

足球阵型常以数字表示,中国古代阵形,也有数字之妙。

贝克汉姆刚落地多哈,卡塔尔两代王子一同接机,并受到热情款待。

尽管在亚洲区有着不俗的实力,但在世界排名高居第三的阿根廷队面前,沙特队几乎只能算是“鱼腩”。在他们参加世界杯的历史上,更是创造了非常多的“惨案”,其中最着名的那场比赛当属2002年世界杯面对德国队的对话,那场比赛90分钟时间,沙特队净吞8弹,0比8完败于强敌脚下。上一届世界杯,沙特队0比5惨败于俄罗斯队,“背景墙”的身份确实非常尴尬。

王瑞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